“心理學上,說服他人的三種方法。”
我們常常覺得自己嘴笨,在需要說服父母、說服朋友、說服領導時,沒能使用好的方法,好的言辭。
事后,總是在想,當時要是這樣這樣就好了。
如何說服別人,是一門學問。因此,今天,我們不灌雞湯,來聊一聊心理學上說服別人的三個技巧。
1
共情。
共情是指體驗別人內心世界的能力。它包括三方面的含義:
1.心理咨詢師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對方內心去體驗他的情感、思維;
2.咨詢師借助于知識和經驗,把握求助者的體驗與他的經歷和人格之間的聯系,更好地理解問題的實質;
3.咨詢師運用咨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傳達給對方,以影響對方并取得反饋。
當一個人說出他的問題時,你首先就要做到感同身受,就像看小說,你需要將自己代入,當有個姑娘告訴你她被自己的閨蜜小三上位,你就需要感受到一個全心全意相信男友和閨蜜的女生,被背叛的痛苦。
2
深度對話。
當別人告訴你他的理念,你就需要深入他的理念,來反過來說服他。
例如,有人說“給,永遠比拿愉快。”于是他就不斷的給予別人物質享受,以求愉悅,這個時候,如果你想說服他,你就可以將這句話進行深入。
“給”,說的一定物質嗎?
“給,永遠比拿愉快”這句話,是在高爾基寫給兒子的信中出現的,當時高爾基在國外的島上修養,兒子來探望他時種了很多花,來年,鮮花盛開,高爾基看著窗外的鮮花就想到兒子帶來的美好,這里的給,就是代指美好的東西,不僅是鮮花,還有回憶。
是物質留下的回憶美好,還是情感留下的回憶美好呢?
所謂深度對話,就是指深度解析事物的更多方面,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萬事萬物都可以進行不同的解析,在對方最擅長的地方打敗他,無疑是最好的說服方法。
3
面質。
“面質技術是指心理咨詢師在咨詢過程中,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各種矛盾,消除心理沖突,最終幫助其實現統一,在對方不合理信念很強時,面質有利于打破僵局。缺點是,要沒有一定的關系基礎,面質會讓對方尷尬,求助者會討厭你揭露自我欺騙,從而導致關系破裂。”
當一個人出現前后矛盾的地方,這個時候,就需要面質。
有個人,總和大家說著哪里哪里不好,千萬不要去,但行動上,卻擠破了頭也要去那個他認為不好的地方,這就是矛盾的地方。
4
現實生活中的很多人,常常打著”為你好“的招牌,強迫別人,去做他們并不想去做的事。
其實,說服一個人,并不是讓他按照別人的方法去做事,而是讓他們遵從自己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