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yè)1:
1.讀熟《聲律啟蒙》卷一“一東”、”二冬“部分的第一段后閉卷填空,填完后再對照原文修改。(要有閉卷填空的過程,不可照錄) 云對雨,雪對風(fēng),晚照對晴空。來鴻對歸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兩鬢風(fēng)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 春對夏,秋對冬,暮鼓對晨鐘。觀山對玩水,綠竹對蒼松。馮婦虎,葉公龍,舞蝶對
鳴跫。銜泥雙紫燕,課蜜幾黃蜂。春日園中鶯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秦嶺云橫,迢遞八千遠(yuǎn)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回答:通讀一遍后默寫,(鳴跫)與(秋天塞外雁雍雍)寫錯。
作業(yè)2: 寫一兩段話(如回憶一個場景),其中包含有觸覺、嗅覺、味覺和身體感覺中的至少三種感覺。
汽車一馳入似綠筆刷過的草原,就看到一派生機(jī)盎然,這是沁綠一樣的顏色,綠得耀眼,綠得讓人心頭發(fā)癢。仿佛一位大自然的畫師,打翻了調(diào)色盤,把一切濃烈的綠色油彩傾倒而下,染滿了這騰著青草香的赤紅壤。那探著頭迎風(fēng)搖擺的嫩綠,碰觸一下,感覺像頭頂剛冒尖兒的胎絨,酥軟綿弱,溫香細(xì)滑,從指腹直抵心柵,打著彎兒地舒爽。
走了兩步,柔軟的觸感從腳底傳來。融身于這天高地闊的綿延不絕綠毯上,蒙古包是鑲在綠毯上的白花苞,步余幾十米就一垛。距離最近的一垛蒙古包,支著烤架,一根樹枝上轉(zhuǎn)動著通體紅彤彤、油滋滋,散著渾香的羊羔兒。恰逢口干舌燥,腹中空空,這鋪天蓋地地肉質(zhì)鮮香,似流光拖尾的箭矢,鉆進(jìn)鼻腔,咽進(jìn)喉柱,在胃里渲染開來,攪了人心湖里的一波饞蟲,五臟六腑似著了魔,滾動翻騰,叫囂著,口舌生津,腳步蹣跚,站在羊羔肉邊打轉(zhuǎn),奈何焰熱如浪涌,不敢靠近,只得在一邊癡癡地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