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那么一些時候,會很煩躁,什么都不想做,腦子里一團亂麻,一堆漿糊。一想到還有一大堆工作在排著隊,整個人處在一種煩躁的焦慮中,應該是疲憊了。
疲憊是有周期性的,卻又總是突然來臨,讓人毫無防備,一旦被擊中就很難消解,往往控制不了自己。明知不能讓自己被身體和情緒控制,可就是不聽使喚。身體疲憊還好,睡一覺就行了,可心理上的疲憊卻不好說。
讓自己安靜一下吧,走出屋子,呼吸新鮮的空氣,讓風輕拂臉頰,看小鳥在枝頭飛來飛去,抬頭望天,讓陽光迎著眼眸。痛快地打幾個噴嚏,打掉那躁動的心情和亂七八糟的思緒。
然后呢?然后卻又感到無所適從。
接受它吧。人畢竟不是機器,不可能一直保持較好的狀態。狀態不好了,效率低下了,就給自己放個假,任憑天性,做一些不動腦子的事情。翻手機,看視頻,打游戲,身體很疲憊,卻又不想睡。
一兩天過去了,按道理應該感覺好一些,可是沒有,好像更不好了,巨大的慣性根本停不下來。該怎么辦,難道要徹底打開天性中得潘多拉,一直給自己放假到狀態恢復為止?別做夢了,還有那么多事情在等著。要洗衣做飯,要打掃衛生,要照顧老人小孩,還要處理沒完沒了的工作……
還記得高考后的那個假期,終于能夠給自己放松了。一次又一次的同學會,日復一日的看電視、上網、玩游戲,不停地釋放之前幾年的壓抑,可是壓抑釋放掉了,迎來的確是無盡的空虛,做什么都提不起勁,什么也不想做,任時光靜靜地流逝,回過頭來莫名地悵然若失。
此時的心境與那時是何等相似,不同的是再也沒有大把的時光任自己隨心所欲。生活和生存的壓力在逼迫著自己,必須要迅速調整過來。
首先要找到疲憊的根源。知道自己疲憊了,感覺很難受,但更要知道自己為什么疲憊。是身體疲乏了,還是所謂的心累?為什么會心累,是遇到了麻煩的事情,無所適從;還是覺得過于單調、枯燥和壓抑,難以承受......反正肯定是有原因的。而我當前的原因是,遇到了棘手的事情,但之前沒有經驗不知如何著手,但留給我處理事情的時間不多了,我感到自己會搞不定,很焦灼,不愿去想,但又不得不做。其實就是壓力太大、能力不足,想要逃避卻又無處可逃。既然逃不了,那就去面對。
第二要跳出當前的時間點。接受問題的存在,給自己打打氣,只要勇于面對,總會有辦法解決的。所有的困難和痛苦,無論其現在的程度如何,在時間面前都會變得平淡如水。就像有句話所說的:“這也將成為過去。”站在時間的維度上看待問題,這些事情可能并不是事。我承受那么大的壓力,必須要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事情是為什么?是想要成長,想要學到更多的東西,受到更多的歷練,為將來想做的事情打好基礎。如此看來,困難越大,對自己的考驗越大,在解決困難的過程中,收獲也會越多。這其實是好事,逃避就虧大了,必須要面對,必須要解決,必須要讓自己不斷精進。要相信,只要做好自己,付出努力和精力,一切只是時間問題。
第三要理清工作的頭緒。既然必須要去解決,既然勇敢面對是對自己成長十分有益的事情,那就要好好想想該如何解決。讓心沉靜下來,好好理理頭緒,第一步該做什么,第二步該做什么......有沒有可參考的案例,有沒有可請教的人。先去做吧,只要在做,哪怕進程再慢,總會有解決的時候。把心收回來,從心思在焦慮和逃避上回到想辦法解決問題上;把心氣打起來,打碎覺得自己辦不到的想法,相信自己,肯定能搞定。
第四要終結循環的怪圈。去行動吧,終結這一切,哪怕心情還是那么遭,哪怕還是感到那么疲憊,越是這時候,越能使自己成長。就像登山,覺得累得時候往往是在走上坡路。就像學生考試、運動員比賽,組織方不會考慮參加人員的心情如何、狀態如何、習不習慣場地環境,一切都要參加者自己去調節,學會調節也是考試和比賽的一部分,對于人生不也一樣嗎。越是狀態不好,心里越要能清醒地意識到,這是磨練自己的好機會。過不去這道坎,以后再遇到類似地情況,就可能會進入重復的怪圈;一旦跨過去了,迎接自己的可能是全新的世界。
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比現在更好,可以承受更大的壓力,可以克服更大的困難。不是自己真的不行,很多時候是覺得自己不行,于是害怕了、畏難了、退縮了。可生命的意義不就是跨越一個個挑戰、克服一個個困難、實現一次次超越嗎?
疲憊沒那么可怕,也沒那么討厭。它是機會,是實現自我超越的好機會;它也是朋友,是陪伴自己成長的好朋友。所以下次遇到它,沒必要過多焦慮,應該張開雙臂去迎接、去擁抱,順便友好地向它打個招呼——嘿,你又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