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上初中的時候,好友就問過我:“你以后想過什么樣的生活?”我的回答很直接:“我不想坐在那么豪華的辦公室里呼風喚雨,太累了!”是的,之前就是那樣想的,感覺自己沒有什么理想,也沒什么出息。寧愿尋求內心的那一份安寧與平靜,也許覺得自己對外界復雜的環境應付不來,自己的性格也不適合,也就更加弱化了某些方面的嘗試,直到現在。
上大學的時候,舍友不經意間問起我,“你以后想過什么樣的生活?”我略停頓想了一下說:“我希望自己在一間不大的房間里擺放一只床,一張書桌、一個書柜。”無論自己將來從事什么樣的職業,哪一種社交方式居多,我更喜歡簡樸、純真、豐富于內心的生活。
我喜歡,一個人在安靜的房間里讀書,吸收精神世界里的養分,與世無爭,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從上學開始,內心就沒有多么明確的遠大的理想,但求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不斷的在內心尋找突破,不做自己思想的奴隸,而能掌控自己,做自己思想的主人。外在的環境平平淡淡,不求奢華只求自己喜歡就好。不求女強人的范兒,但求內心強大到無人能影響,僅此而已。
慢慢的越來越發現,不是那么容易。意味著任何時候都不會受外界物質環境的誘惑和影響,包括周圍人和親戚朋友的言語沖擊,自己所堅持的肯定會遭到別人的不理解甚至各種評判性的誤解。我知道,別人的理解是參照別人的生活方式來思考,當然會行不通造成誤解,因為每個人的初衷和動機不同。
人是環境的產物,合群的物種,心里自然不會甘心脫離人群,與眾不同。人大多時候是喜歡在人群中脫穎而出,具備優越感。不喜歡隨從世俗的人,很多時候都要承受在大眾看來不必要的心理壓力。但既然是自己喜歡的,那就不怕遭人非議了。自己喜歡就心滿意足,能堅持下來,就因為喜歡,不必強求其他。
2016年底我報了天天用英語,在自己安逸的生活中設定適當的挑戰,學習英語。但有一前提,我花365元錢,但要舍去今年不必要的買衣服。不是因為沒錢買衣服,是給自己的原則。因為定下計劃,如果沒有去學習,那么再去買衣服于自己有違初心。我的朋友們,她們更喜歡花更多的錢打扮自己,買時髦的衣服和貴重的化妝品,這也沒有錯,每個人有自己的喜好。只是選擇哪一種就不要因為沒有的而感到難受,人總不能泛濫于什么都想要而對自己沒有約束。對我熟悉的朋友們也常覺得我過于節省,不肯為自己花錢,全為了家庭為孩子。而我覺得沒有什么是比節省買書的錢去做其他事情更讓人悲催的了。
實則,衣服對于我的吸引力并不很大,只要穿著得體,適合自己,自己喜歡就好,相比于衣服,自己的身體就更重要的多,身材好才能穿出漂亮的衣服,修正身材遠要難于搭理衣服,選擇衣服的質量遠大于衣服的數量。用外在的物質條件滿足自己的內心遠不足能戰勝自己的內心所帶來的喜樂。
現在,最大的喜樂,就是能夠有幸福的家庭,相夫教子。有一天孩子長大,也會離開我們。而我們,那時還有能力保持自我就一生歡喜了。
生命勝于衣裳,身體勝于飲食,堅守內心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