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時光總是太快,雖然還是上班也還惦記著明天可以睡懶覺。一天6個咨詢全是學生,都說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詩強說愁”,可我面前的這些少年們個個仇大苦深的樣子也不像裝出來的啊。
上午的3個學生是常規的動力催眠,從5到20次不等的數目也見證了孩子們的成長。那個初一的小帥哥不再說作業困難,苦惱變成了不會跳大繩,身體的協調能力練習就好,熟能生巧,當他紅著臉說“根本沒練過”時也找到了解決的方法。
那個大一要考專升本的帥哥十個手指終于“能見人了”,從摳手、咬指甲的“習慣”中解脫,還給雙手一點的輕松自在,也讓指甲刀能排上用場。從被人欺負到有了3個朋友,從單位數的成績到能聽懂專業課,還能自己洗衣服,這個帥哥背后有多少故事呢?當那個手臂一次次抬起,當水晶球一次次晃動在眼前時,改變不知不覺中發生了。20次,不是一個小數目,每一次的治療都有著深深地信任,每一次的治療都有著熱切的期待,而成長卻如蝸牛般緩慢。
回看第一次來訪的記錄,“多問少答,聲音低沉,低頭不敢對視,言談不切提”,再看現在的“主動獨自前來,聲音洪亮言談自如,思路清晰”,家人都說“孩子變了一個人似的”。陪伴著、見證著、支持著,我能做的就只有這些。
母親孕期的擔驚受怕、兒童期的恐懼害怕、家人的過度保護溺愛、家庭關系互動不良、姐弟間的相互比較、青春期的嚴格要求,這所有的點滴匯聚在一起導致出現“敏感多疑、多思多慮、緊張不安、注意力下降”,甚至后來還有妄想、幻聽,差點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癥。好在家中有人從醫,幾次三番找專家確診,轉輾反側多次確定治療方案,才有了在我這里20次的治療。這是個不幸的孩子,又是幸運的,他的人生的前一段崎嶇不平,走著走著就進入平坦大道了。當自信回到他身上,當他找回他的安全感時,所有一切都變得美妙。
不得不承認動力催眠配合認知行為療法功力強大,只要好好運用就能見到成效。
那個酒后耍酒瘋的菇娘,“借酒消愁愁更愁”的道理沒人告訴你嗎?覺得酒量不賴的你可不要吐的滿地都是啊,也不要哭著喊著流著淚不知所言呀。明白媽媽的溺愛和爸爸的嬌寵抵擋不住“兇惡老師”的“告狀”以及好朋友的翻臉,是否為時不晚呢?那張自己抽取的華羅牌是“賈母”,怎么那么多聯想呢?不行要換一個,72張牌中挑了個“周瑜”。好喜歡周郎的才華橫溢和忠心,卻天妒英才“上帝發現這個蘋果太完美就咬了一口”,年僅36歲就悵然而去。小美女,蠱卦和漸卦的啟示你可了知?循序漸進、進退由心、依法治之……哎!披著狼皮的小肥羊咋就被發現了呢?在狼群中混怎能是羊的模樣?記得,思你所想,念你所望,終究會成為想要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