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從微信上轉了3000到銀行卡上,但是一直很憂慮錢是否到了卡上,問我怎么才能查詢。我想了想,她沒有網(wǎng)銀,也沒有手機app,那就只能去網(wǎng)點查詢了。
晚上,和媽媽一起去網(wǎng)點,走在半路,突然開始下起了小雨,我擔心雨下太大,催促媽媽先回家。媽媽堅持要先把余額查詢了,我腦子一下靈光閃過:可以直接打客服查詢。媽媽給了我一個白眼:你不早說。
對啊,為什么我不早說呢,因為我之前根本沒想到啊。可是解決方案明明很簡單而且我也確實能想到,是什么阻止了我深入思考呢。
我明白了,是因為我不夠重視,當媽媽詢問我時,我并沒有覺得這是多重要的事情,漫不經(jīng)心的思考了下,草草給了個答案。
事實證明,漫不經(jīng)心思考的結果,就是答案也非常漫不經(jīng)心。我不過了得到了一個不夠完整的答案,很多時候因為沒有深入思考可能還是得到錯誤的答案呢。
我想,這樣漫不經(jīng)心的思考,在我的人生中一定特別多,一想到都不知道錯過了多少機會,浪費了多少時間,真是對自己感到痛恨。但是要讓我回憶有哪些事是漫不經(jīng)心思考的結果,我又想不起來,恐怕就是因為自己一點都沒有在意那些思考結果,所以事后在我腦中完全沒留下什么印象。
就以最開始的事情為例,我漫不經(jīng)心思考的后果,就是淋了雨,而且走了很長的路,浪費了時間。本來這些時間可以用來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可以看書,可以寫文章,然而它被我的淺思考浪費了。
思考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我們集中精力,風暴大腦,搜索我們腦中儲存的信息,并且選擇最有用的信息進行組合。這樣的思考過程實在累人,所以我們寧愿思考的少一點,淺一點。大腦想要休息,這是本能。
然而我們都被大腦騙了,它為了休息,可是要犧牲你的體力、犧牲你的時間、犧牲你的未來的。大腦是很短視的,你稍不留心,就掉進了這個大坑。
偉大的人物和偉大的企業(yè)都是一系列正確的選擇造就的,而選擇,就是和大腦的一場爭奪戰(zhàn),大腦贏了,你就歇菜了,你贏了,也不過是讓大腦越來越適應深度思考,而你獲得的,將是你之前從來沒想到的體驗。
大腦是很智能的,你老是習慣于淺思考,那他每次就會自動進入這個模式;相反,如果你強迫自己經(jīng)常進行深度思考,時間久了,大腦就適應了這個模式,這甚至會成為你的本能。
所以,遇事多想想,深入的想一想,不要以為事情不重要就不需要思考,或者說,不要以為思考就會萬事大吉。也許你今天思考的結果,在明天就覺得愚不可及,思考永遠不要停,不光思考現(xiàn)在,也要經(jīng)常思考思考昨天的,前天的,去年的思考,是不是有了不一樣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