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極致
雷軍說:“極致就是把自己逼瘋,把別人逼死。”
永遠不厭其煩地改,越改越有溫度,越改就越知道下一步往哪里走,這本來就是一個沒有終點的過程。
雷軍說:“我們小米沒有KPI,如果有,我們只有兩個KPI。第一,用戶用了我們的產品是否會尖叫?第二,用戶用了我們產品之后,是否會推薦給朋友?”
同仁堂有一副對聯 “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
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沒有自己的主體,世界把自己推到哪里就去到哪里;另外一種人有自己的情懷,有自己的追求,堅持做一件事情,把它做成自己的作品,對作品付出一種情懷,慢慢的,這個作品有了意義,甚至超過自己生命的意義,最后這個事情成了偉大的事情。
在中國,用赤子之心做產品,才是最牛的思維。
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極致,下一步的美好自然就會呈現。
吳伯凡認為 “這是個極致的時代,用戶體驗是0和1的世界,是Nothing與Everything的世界。”
今天,互聯網時代,要么全輸,要么全贏!
我認為滿意度等于零,今天的衡量指標是“尖叫度”,滿意度的十倍才叫尖叫度,你要永遠超越用戶預期。
張小龍說:“產品是演化出來的,而非規劃出來的。”
工業時代是“木桶理論”,強調組織的成就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板;而互聯網時代是“長板理論”,最長的那塊板決定你的成就。
單點極致:在互聯網時代,你可以在極小的地方把縱深做到極致,最后的收獲反而更大。
雷軍說:“少做一點事情,把這些事情做到極致,就是最好的策略。” 人和人的智慧沒有差別,關鍵的差別就是智慧用力的方向。
傅盛說:“今天這個時代,只要做好一件事就能改變世界。”
十件事情,你砍掉九件事情,目的不是為了砍掉這九件事情,而是把有限的資源用到某一件事情上,這就叫單點極致。
顛覆式創新玩的是小單品、大概率成功的策略。
若想看這節視頻請猛擊這里?-->?把自己逼瘋,把別人逼死?,?壽司之神 小野二郎
延伸閱讀 -->?木桶理論已死,長板理論告訴你:優勢才是王道
2. 簡潔
高感知能力:不只講功能,還重設計。不只有論點,還說故事。不只談專業,還須整合。不只講邏輯,還給關懷。不只能正經,還會玩樂。不只顧賺錢,還重意義。
過去,我們常問產品有沒有用,強調的是功能;現在要問好不好看,強調的是審美。功能已經成為基礎,審美才體現價值。
簡潔并不是把現象層面的東西變少,而是從現象層面深挖下去。
周鴻祎有著名的 “小白” 理論——把自己變小白。張小龍也說過,自己能夠3分鐘變成一個小白,變成一個傻瓜用戶,從傻瓜用戶的角度看產品夠不夠簡單。
大公司一定會是 “繁”,小公司在產品上戰勝大公司一定是 “簡”。
所以,一定要 “做三秒就會用的特性”,需要文字解釋的功能都不是好體驗。
好的產品經理需要瞬間成為傻瓜用戶的能力,所以好的技術人員,很難成為好的產品經理。
蘋果的簡潔:命名簡潔、品類簡潔、會議簡潔、團隊簡潔。
品類簡潔 —— 99%的用戶是小白,每增加一種選擇,都會讓用戶迷惑,不要讓用戶去選擇。
團隊簡潔 —— 在高科技領域,一個優秀的人才,等于100個普通人。找到5個頂尖的人才,他們就會把其他頂尖的人才吸引過來。
簡潔不是功能上的簡單,而是一種精神上的簡潔,它深入你的骨髓,是一種審美的意識。
若想看這節視頻請猛擊這里?-->?至繁歸于至簡?,?蘋果的簡潔
3. 情懷
產品競爭,不再是廣告與廣告的競爭,而是對用戶的說服能力和感染能力的競爭。
顧客情感管理 —— 與用戶發生情感聯系,品牌即情感。你在情感上讓別人接受你,比你從認知上讓別人接受你難度更大。所以,今天的制高點是,品牌即情感。
互聯網品牌是創始人、產品和粉絲之間的一場合謀,缺一不可,產品的人格化品牌時代到來,一切品牌都將人格化。
吳伯凡在《巨大的變化將在2014年發生》提到 “新四化” —— “一切商業都將互聯網化、一切品牌都將人格化、一切消費都將娛樂化、一切流行都將城鄉化”
聚美優品的陳歐說:“明星代言好處是能迅速把人氣做起來;壞處是即使人氣做起來,人氣依然屬于明星,明星走了,人氣就走了。人氣與品牌沒有情感關聯,情感是寄托在明星身上,沒有寄托在我的產品上。”
羅振宇說:“魅力,是互聯網世界中的稀缺資源。打造自媒體,就是要打造自己的魅力人格體。魅力人格體的三要素包括:不靠譜+真牛+自戀。”
互聯網品牌和傳統品牌的區別:工業時代傳統品牌是產品通過打折的方式吸引消費者,消費者為了獲得某種優惠特權,甚至會托人找關系;互聯網時代,消費者不管你做什么東西,我就是愿意支持你,愿意做你的會員,送錢給你,愿意陪伴你一起成長。
李宗盛在《致匠心》中說:“人不能孤獨地活著,之所以有作品是為了溝通”,“人有情懷、有信念、有態度。所以,沒有理所當然,就是要在各種變數可能之中,仍然做到最好。世界再嘈雜,匠人的內心,絕對必須是安靜、安定的。面對大自然贈予的素材,我得先成就它,它才可能成就我。”
各位能不能閉上眼睛想一想,活了二十幾歲、三十幾歲,做了哪一件事情是讓你覺得很驕傲的?專注做點東西,至少對得起光陰,其他的留給時間去說吧!這就是“匠人精神”。
羅永浩說:“我不是為了輸贏,我就是認真。” 所以,他的粉絲說:“你負責認真,我們幫你贏。”
李善友的名言:“不要強求不喜歡你的人喜歡你,讓喜歡你的人更喜歡你”
在今天這個時代,溝通越順暢,人卻越孤獨。
雷軍說:“一切以‘米粉’為中心,其他一切紛至沓來。”
張小龍說:“中國有這樣一個群體,既有生存感的壓力,又有存在感的渴望,這群人就是‘屌絲’。”
“真屌絲”的特征是既要物質,更要精神,低價不掉價。
馬佳佳說:“生于1982年,誰誰誰,做了什么什么,這一切只有關于品牌歷史,無關于品牌靈魂。什么是品牌故事?基于某種特定人群,反抗了某個敵人,激勵了某種心智,撫慰了某個傷口,渲染了某種生活場景,‘讓用戶得到一種怎樣的靈魂加持’,滿足了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意淫,最終通過消費行為來實現。”
王大錘 “用屌絲最大的籌碼‘幽默感’,讓一切端莊嚴謹高大上變得黯然失色。”
對于我們40歲以上的人,我要說句狠話 —— 我們已經淪落為2C消費的“垃圾”了。越年輕的人對2C消費越有敏感度,所以40歲以上的人,如果用你的眼光來判斷下一代應該做什么產品,一定會失敗。
馬化騰說:“你什么錯都沒有,就是錯在太老了。”
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是你此生最好的投資。
創業邦上有篇《傳統企業如何在互聯網時代破局》提出 “40歲以上的,在傳統企業打工的高管,未來3年有可能面臨失業的風險,而且是大概率事件”。與其雇傭四五十歲的、又不懂互聯網、薪酬又高的人,為什么不雇傭年輕人呢?
若想看這節視頻請猛擊這里?-->?品牌與人格(上)?,?品牌與人格(下)?,?李宗盛《致匠心》
延伸閱讀 --> ?吳曉波:中國巨變將在2014年發生,?傳統企業如何在互聯時代破局?,?馬佳佳及馬佳佳powerful網店的故事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