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邪惡的本質”一節中寫到:在我看來,懶惰就是原罪,懶惰常常通過心理疾病而得以呈現。在這種情況下,懶惰無疑是魔鬼的化身,體現出我們內心邪惡的一面。
大多數情況下,心理學家不承認邪惡的存在。事實上,心理學界對懶惰和恐懼的研究,對于研究“邪惡”已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邪惡是真實存在。世界上的確有一些人或組織,他們仇視一切善良的行為,盡可能地去摧毀公平和正義。他們這樣做,不是出于有意識的信念,而在于其意識思維極度無知而盲目,對自己的邪惡并不自知。說得更準確一點,他們不想了解個人行為的本質。
這種情形,正如宗教文學對于魔鬼的描寫――魔鬼直覺地憎恨光明,它們逃避光明,也企圖消滅光明。它們企圖消滅每個人心中的光明,甚至包括它們自己的子女在內。 邪惡的人憎恨光明,光明讓他們看清自身邪惡的本質。他們憎恨善良,善良會凸顯其罪惡;他們憎恨真正的愛,愛會放大其懶惰。他們竭力摧毀光明、善良和愛,以此逃避面對覺醒和良知的痛苦。所謂邪惡,就是為所欲為,橫行霸道式的懶惰。
一般意義上的懶惰,無非是消極地失去愛的能力,有些懶惰者只要舉手之勞就能走出困境,實現自我完善。但是,除非他們受到強迫,不然的話,他們寧可保持現狀。這樣的人,即使不能去愛別人,至少也算不上邪惡。 真正的邪惡者卻主動逃避完善,捍衛自己的懶惰,保持病態的自我。他們病態的自我,無法容忍健康的心靈。他們一旦感受到健康心靈帶來的威脅,就會盡可能予以破壞。
?邪惡是運用一切影響力,阻止他人心智成熟,阻礙別人自我完善的行為。 一般意義的懶惰,只是對自己和他人缺少愛心,而邪惡則視愛為仇敵,與真正的愛完全對立。 在人類進化的巨大框架中,邪惡永遠處于弱勢地位,它每每傷害一個心靈,就會有更多的正義感被喚醒,更多的心靈獲得解放。邪惡本身會不自覺地發出警告,使別人遠離它的陷阱。對于邪惡的肆無忌憚,大多數人都會感到厭惡。覺察到邪惡的存在,人們就更容易產生自我完善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