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商業還是日常生活中,高效溝通大多都發生在高度同頻共振的人之間。如何才能同頻共振呢?
先分享一個朋友的故事。我這位朋友單位新來了位領導,在開會時,領導坐臺上,我這朋友坐在領導面前不遠處的臺下。稍微斜一點對著領導。這位領導講話時,正襟危坐,兩腿平放,手不時做著“切菜”手勢。我這位朋友也正襟危坐,雙膝放平,手里拿著筆和本,不時記記筆記,間或也隨著領導“切菜”輕輕在面前揮動那支筆。并偶爾與領導目光接觸。
待這位領導講話完畢,朋友鼓掌之后,注意到領導換成二郎腿,兩手平放在桌面上,身體稍微向另一位講話者傾斜,聽到重點處不時眨下眼睛,稍微點一下頭。朋友采取了差不多的反應:兩腿交疊,雙手放平,身體稍微向講話者傾斜,偶爾輕點下巴。
開完會,同事們一起吃工作餐。朋友不巧和這位領導前后腳,沒想到這位領導主動和朋友打起了招呼,一起就坐,朋友和新領導很快聊到了一起。后來沒多久,朋友就被委以重任了。
聽朋友講述這段經歷之后,我們都很驚奇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說其實就是同頻共振,先做到同頻,他采用了“鏡子法則”。首先也就是肢體語言上的模仿,這需要超強的觀察力,不放過對方的小動作,同事模仿要做到不著痕跡,不用百分百一樣,稍微慢半拍即可。
另外交談時注意先傾聽,了解對方說話的語速和風格,自己的語速和風格盡量和對方接近。
當然,最關鍵的一條,要真的從內心去認可對方,真正氣場上才能同頻,才能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