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交專利費:中國手機產業葉公好龍還是真心創新?

摘要: 當中國手機產業亟待以創新,從近乎于“屠宰場”般你死我活的價格戰向價值戰轉變之時,我們究竟是以創新之名行葉公好龍之事,還是以尊重和敬畏之心真正擁抱創新并發揮它的作用,這不僅關系著某些中國手機企業的成敗,更關乎中國手機產業的未來。

拒交專利費:中國手機產業葉公好龍還是真心創新?

日前,移動芯片廠商高通糟糕的財報引發了業內對于高通未來的擔憂,為此高通的股價一度下挫15%,對此有分析認為,智能手機市場增長放緩及高端手機廠商(例如蘋果、三星采用自家芯片)和中低端市場遭遇對手(例如聯發科等)的夾擊,是高通業績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

然而事實遠非某些業內人士分析的那般簡單,據高通總裁德里克?阿貝爾(Derek Aberle)近日在電話會議上表示,授權營收下滑拖累公司第四財季凈利潤下滑44%的原因之一是某些中國手機制造商少報了銷售額,或直接停止向高通支付無線技術專利費。

更讓我們感到意外的是,據相關報道,在這些拒交(或者拖欠)專利費的中國手機廠商中竟然有主流手機廠商聯想和小米。聯想之前高通總裁Derek Aberle今年年初就專利授權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的高通全球專利授權客戶125個中的85個在中國,而目前高通已與超過60家中國公司簽署了芯片技術授權協議的事實,我們大致可以推斷出,目前仍有接近1/4的中國手機廠商依舊沒有與高通簽署芯片技術授權協議,更讓我們震驚的是,高通方面透露大陸手機廠商2014年拖欠專利未繳手機總數達到2億部。

雖然對于高通單方的說法,我們業內存有一定的質疑,認為有夸張的成分,但毋庸置疑的是,在中國手機廠商中肯定存有拒交或拖欠專利費的現象。這里我們并非要去深究究竟有多少中國手機廠商拒交或者拖欠高通的專利費,只是借此談談我們對于中國手機產業界的一些思考。

眾所周知,今年年初高通同意支付9.75億美元其降低和更改了之前對于中國手機廠商的專利授權協議而與中國反壟斷部門和解長達一年的反壟斷調查,也意味著深受中國相關手機企業詬病,也是多數中國手機拒交高通專列費的因素已經消除或者說高通新的專利授權費用標準已經得到國家相關部門,包括我們手機廠商的認可(否則我們的廠商可以繼續就和解繼續申訴)其受到相關法律的保護。那么我們疑惑的是,既然如此,為何我們的手機企業依然會拒交人家專利授權費呢?之前(政府相關部門和我們的手機廠商們)本著保護知識產權、保護和鼓勵創新、市場公平、公正的原則贏得了對于高通專利授權費的合理收取比率,但卻反過頭來破壞這種之前我們竭力爭取和堅持的原則,這豈不是自相矛盾,甚至是“自打臉”的行為嗎?

更讓我們不解的是,在此次拒交或者拖欠高通專利費的廠商中竟然有聯想和小米這些主流的中國手機企業。盡管只是傳聞,但所謂無風不起浪,尤其是結合聯想和小米目前在手機市場中的表現,更讓人不得不相信傳聞的真實性。

首先看聯想,并購摩托羅拉移動之后,其在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和利潤是不增反降。例如在剛剛過去的第三季度,聯想(包括并購的摩托羅拉手機)的出貨量同比大減26.8%(上個季度更是驟減33%),全球市場份額從去年同期的7.7%降低到5.3%,至于利潤,截止到2015年6月30日的第一財季中,與智能手機相關的聯想移動業務集團的總稅前虧損達到2.92億美元。

與聯想下滑類似,曾經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依靠互聯網營銷起家和快速增長的小米,隨著諸多廠商的模仿,“小米模式”的市場效應日漸式微,這主要體現在目前仍是小米業務核心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和均價的下滑。同樣在過去的第三季度,小米手機首次出現同比增長放緩。據IDC統計,第三季度,小米手機全球出貨量僅同比增長5.6%,在前5大廠商中排名墊底,且同比增長率最低,甚至不及此前一直下滑的三星。均價下滑(主要是低價紅米手機占據主導),出貨量的增速反而減緩,小米的壓力可見一斑。

此外,通過小米今年紛紛涉足與智能手機無關的硬件領域(例如插銷板、電池、甚至平衡車等)也可以反映出小米核心手機業務承壓尋找新的營收和利潤來源的無奈(不要總談生態,至少我們現在沒有看出清晰的商業模式和盈利前景來)。

作為中國主流手機廠商和全球排名第4和第5的聯想和小米尚且如此,那么其他廠商的處境可想而知,而生存的惟一方式就是比拼價格,但比拼價格的結果就是盈利的壓力越來越大。按照某業內人士的話說,現在的中國手機市場就是一個“屠宰場”。在此大背景之下,也許比例不高的專利授權費對于中國手機廠商都變成了一種不能承受之重,即如果我們的主流手機廠商僅靠拒交或者拖欠人家專利授權費才能得以生存和維系的話,不知道這對于我們中國的手機產業是幸還是不幸?

當然,我們在此并非有貶低聯想和小米之意,只是借此反映當下中國手機產業及廠商的窘境。而基于此,聯想和小米等主流手機廠商也希望通過創新和進軍海外市場來改變這種窘境。為此聯想并購了摩托羅拉移動,其中摩托羅拉移動所具有的專利成為此次并購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而小米在首次出海印度市場遭遇專利阻礙之后,也將專利積累作為自己核心的戰略之一。

由此來看,聯想和小米應該深知專利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創新的價值和理應受到尊重和保護的意義,但令我們感到困惑的是,如果如傳聞中,聯想、小米確實存在拒交或者拖欠高通專利授權費的事實,我們的手機產業和廠商無疑又陷入到了自相矛盾,甚至有葉公好龍之嫌。

所幸的是,我們在繳費名單中,依然看到了華為、中興、TCL等這些中國手機廠商的身影,而我們稍加觀察就會發現,這些繳費部分的大戶中,其自身創新背后的專利數就在全球名列前茅。據咨詢公司Chetan Sharma Consulting發布的最新移動專利統計報告顯示,2014年,IBM在全球獲得的移動設備專利最多,而在美國之后,日本和中國獲得的移動專利最多,其中華為和中興是中國前兩大移動專利公司。

正是憑借這些專利背后的創新,華為一躍成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季軍,并被認為惟一有望挑戰蘋果和三星的中國手機企業,而中興在利潤恢復增長的同時,在競爭最為激烈和凸現高價值及知識產權保護最為苛刻的美國手機市場以一己之力進入前4,并有望沖擊三甲。這之中對于自己和他人以專利為代表的知識產權彼此的尊重至關重要。

綜上所述,當中國手機產業亟待以創新,從近乎于“屠宰場”般你死我活的價格戰向價值戰轉變之時,我們究竟是以創新之名行葉公好龍之事,還是以尊重和敬畏之心真正擁抱創新并發揮它的作用,這不僅關系著某些中國手機企業的成敗,更關乎中國手機產業的未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