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倫敦,孫楊懷揣著一本劉翔自傳《我就是劉翔》,獲得兩枚金牌。其實早在倫敦奧運會之前,體育頻道主持人張斌便預言:“孫楊將成為下一個劉翔,成為中國體育第一流的明星。”
彼時彼刻,體育明星和娛樂圈還沒有太深的瓜葛,當時的劉翔、姚明均被媒體評為最難采訪的對象,更不用說參加綜藝節目,談什么曝光率。但是,孫楊和前輩不同,除了冠軍之外,他心里面是有一個明星夢的。
時也命也,孫楊如愿以償成了冠軍和明星。
體育明星和娛樂明星有本質上的區別,體育明星是憑實力血汗,真刀真槍做到全世界第一的人。而娛樂明星是圓滑世故,閃轉騰挪的人。孫楊獲得冠軍的同時,也獲得了前輩們很少獲得的曝光率。
但是后果也隨之而來。
2013年到2014年,孫楊麻煩不斷,先后經歷了師徒失和、無證駕駛、誤服禁藥。斯時,國內的大輿論是孫楊成為了泛娛樂化的明星,已經很少有人對他抱以希望。
對他欣賞有加的張斌著急的說,“我覺得有人應該幫一下孫楊。”
孫楊自己說:我應該學著去應付水面以上的生活。這一點,他哭著學會了。
2015年喀山世錦賽前,孫楊給央視記者算了一筆賬:7歲下水,平均每天游三千米;12歲成為專業運動員,平均每天游一萬三千米。“從7歲到現在,我至少訓練了五千天,地球一圈才四萬多公里,這樣一算,我已經游了一圈多了。”
孫楊的澳大利亞外教丹尼斯說:每一個世界級的運動員,都有一種致命的饑餓感,對不完美的憤怒感,也就是這種感情能激勵他們走到全球頂尖的位置。“
比如當今女子泳壇霸主萊德基。美國奧運游泳隊女隊教練戴夫·馬什說,“在訓練和比賽中我能感受到她的饑餓感。她到底在追求什么?什么樣的成績才能讓她滿意。她對于不完美的憤怒感從何而來?我想弄清楚原因,因為這太不符合我們以往的認知。萊德基來自一個美好的家庭,可以輕松擁有想要的一切;她是個善良的姑娘,似乎沒有任何陰暗面——可她就是一直在拼命,即便在訓練中也是如此。”
孫楊稱之為“優秀運動員的共同的個性”,“菲爾普斯在訓練結束后,說自己的雙腿酸軟得就像煮過了的意大利面,加點兒番茄醬就可以拌拌吃了。優秀運動員就是要挑戰人類極限。”
有一次孫楊感覺太累,給自己媽媽抱怨。母親楊明淡淡的說:“從事體育,沒有人不辛苦。能夠有幸達到你這個高度,不多。你應該慶幸。”
目前的孫楊,早已經涅槃重生。“他現在已經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優秀運動員,他完全可以功成身退,我們也都支持他。而他自己選擇繼續前行,這一點更值得我們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