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同學,是個男生,我們當初都在農村讀的高中,他和我這么一個學渣不同,那時候我天天上課睡覺,看小說,翹課到外面玩。而他呢,身負父母的期望,每天埋頭苦學,嘔心瀝血,邊打吊瓶邊背英語單詞。高考時,他不負眾望,考取了一所一本大學,家里還為他辦了隆重的升學宴,可追求上進的他卻說:“自己要不是英語拖了后腿,他是可以上985重點大學的。”
聽到他的話,我這種只考了300多分上高職高專的人恨不能找塊豆腐撞死。
大學的時候我跟他在同一座城市,那是一座炎熱渾濁,空氣中永遠彌漫著灰塵的城市。剛剛進入大學時,大家都在參加社團,他也像每一個天真好騙的新生一樣,成了一名學生會干事。社團里每天總是有做不完的事,課堂上學習任務也很繁重,他忙忙碌碌的在教室,社團,宿舍幾個固定的地方轉悠,像只勤勞小蜜蜂一樣。
他以為大學就是這樣的。可后來他發現大學不是他想象的樣子。
以前他是班級里的尖子生,老師,家長,同學眼中那顆最亮的星,所有人都圍繞著他轉,他走起路來都是抬頭挺胸,步子邁的極大,從來都不擔心扯到蛋。可是到了大學一段時間之后他發現,他引以為傲的學習,根本不值一提,宿舍里隨便找個人都不比他差。不僅如此,人家還比他吃得開。
他一個月生活費幾百塊,吃學校食堂其實綽綽有余,但是有一次他跟他的舍友出去買衣服,發現人家買一雙鞋就是1000多。逛完商場,吃頓飯再花上300。他心里覺得憋屈,憑什么自己去食堂打個雞腿都舍不得。
在學生會里面,他努力的想表現自己,每次做個什么活動,他大清早在學校各個角落貼海報,發傳單,幫會場搬桌椅板凳,他努力做好各種瑣碎的雜事,企圖以此來證明自己,結果他發現,人家就是把他當個打雜的。那些學生會的主席,部長,副部長,聚餐時從不叫他,但是與他同時進入學生會的舍友,什么事也不干,卻可以和那些主席抽煙喝酒,打牌吹牛。有一次活動結束,學生會部門聚餐,他渴望著別人也能叫上他一起,雖然AA制也會花不少錢,但是他覺得自己咬咬牙,還是愿意承受的。可是等到所有人都走了,主席卻讓他一個人繼續在那搬桌椅板凳,后來他聽別人說起,有人覺得他又窮,又丑,又LOW,又不會在外面玩,叫他一起沒面子。
他得知后,覺得學生會沒意思,于是辭了職,辭完職之后,他覺得大學其實也很沒意思。他認為大學里學的這些東西以后沒什么用,那學這些又有什么意義呢?他覺得這個社會不公平,有些人一生所追求的,卻是有些人與生俱來的,憑什么別人可以隨隨便便一雙鞋是自己兩個月生活費。他覺得人心不古,他勤勤懇懇在社團賣力,沒有人在乎,可是那些會搞關系的人就能得到晉升,而那些所謂的部長,主席也是這樣的人,他們就是會跟老師搞關系才上位的,在他看來,這個社會有關系就有一切,你的努力在別人看來就是個笑話。
我和他兩人聊起學校這些事情的時候,是在網吧包夜。那天凌晨,我倆肚子餓,在網吧門口買蛋炒飯,邊吃飯邊聊。
那時候他天天翹課,不是跑網吧打游戲,就是找人借錢去網吧打游戲。第一次考英語四級的時候,他沒有過。他的父母打電話來勸他少玩點游戲,不要耽誤了學業,他反駁道:“我不就是玩了個游戲而已嗎?又沒做什么傷天害理的事情,你們至于嗎?”同時,他還覺得父母傻,沒見識,他們那一套在這個社會早就行不通了。
大二時,他跟我說他正在追求一名女生。我因為是大專,說的是3年制,其實第三年就是在外面實習了,大二時我也基本上不上課,在外面上班。后來我問他,跟那妹子怎么樣了?他摟著我的肩膀說:“我跟你講,女人這種東西,還不就是看你有沒有錢。那就是個拜金女,她拒絕我,我還覺得他是個爛貨呢,他媽的早就不是處女了,裝什么純情。“說完之后,我也跟他一塊感嘆,這個世界上早就沒有那種純粹的愛情了吧。然后兩個屌絲,抽著煙,坐在網吧里吞云吐霧。
如今多年過去,我回憶起那段不成熟的歲月,覺得自己明明什么都不懂,還理直氣壯的樣子真討厭。
以前我被喜歡的女生發好人卡的時候,總是覺得,現在的女人都拜金,這個世界上早就沒有純粹的感情了。可是我從來沒有反思過自己,有時候女生想要的,不一定是你住多大的房子,開多好的車,而是希望你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生活充滿陽光,不要天天泡在游戲里不出來。我們這些男的,一方面覺得自己頹廢度日是理所應當,卻要求女人無條件服從自己,他們要是不愿意,就直接歸罪到她們拜金主義,歸根到底,還是自私。
況且拜金主義也沒什么錯,男人不也成天在女神面前跪舔么。既然大家都不純粹,那就誰也別裝。
我所理解的純粹的感情就是,能夠超脫出世俗的身份,地位,物質,標簽,不為這些東西所綁架,一種柏拉圖式的毫無保留的愛情。
有人說在這樣一個房價壓得所有人喘不過氣來的時代,那樣的愛情根本就不存在。我也覺得這年頭找不到這么超凡脫俗的人,但是我仍然愿意相信這樣的愛情是存在的,也許故事的主人公不是我,我仍然愿意相信。我只是覺得,這個世界雖然丑惡,但還是有美好的東西存在的。
與其說是相信愛情,不如說是選擇了相信一種價值觀。
以前我看到學校那些溜須拍馬,阿諛奉承的人就罵,覺得他們的書讀狗肚子里去了,年紀輕輕活的一點血性也沒有。后來我才明白,這個社會就是這樣,不是每一個人都要活的有血性的。每一個人到最后,都變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那種人。中國社會就是一個人情社會,搞關系就是一個約定俗成的文化,我們都無法改變這種幾千年來的文化傳統,但是你可以選擇在當代社會改變自己。
希望我們在最后的最后,都能夠明白,不成為自己曾經討厭的那種人才值得驕傲。
以前的我很窮,覺得自己不是富二代,所以窮。覺得社會不公平,所以窮。覺得自己不夠卑鄙,所以窮。覺得自己沒有中彩票,所以窮。我能為自己的窮找到無數理由,這些理由被我視為生活的真理。
現在的我依然窮,卻覺得,我的窮從來就是我自己造成的。而且我覺得這也沒什么可恥的,不是每個人都要成為馬云,不是每個人都要成功,世人千萬種,人生各不同。我們不是為了活在他人眼里,而是為了讓自己滿意。一個人只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活,那么他就是成功的。
大學畢業以后,我們都參加了工作,那位朋友在父母的安排下相了親,結了婚,我們還時常聯系,他向我抱怨說,他老婆不讓他玩游戲,他覺得自己又沒在外面瞎搞,就這么點愛好,為什么還要束縛他,女人有時候很煩。他說話的樣子,一如大學時過去的模樣,只是如今的他再也不用擔心步子邁大扯到蛋了。
我有時候也與他一起抱怨各種事情,但是卻不像以前那樣理直氣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