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達芬奇密碼》的讀者一定對符號學非常感興趣。看完電影和小說之后,難免也要上網搜一些六芒星、圣杯和上帝之眼的介紹。當我們隔靴搔癢地惡補西方符號文化的時候,傳承在我們骨血中的“圣象”反而被忽略了。比如中國的“中”字就是一個符號,它是中庸、中正、中和文化的核心和基底,如果說中國人五千年來真正的信仰,可能就是對“中”的信仰。而《易》則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符號學專著。迄今為止,易學符號還在人類生活中發揮著作用,君不見線上線下各類真的假的太極圖嗎?中日韓三國的國旗叫做五星紅旗、太陽旗和太極旗,或許設計者未必參考過易經,但易學符號已經深入東亞文化圈的各個角落。本文借梳理易學中義理和象數之別,以開啟數字之象的系列介紹。
義理與象數
稍微讀一些關于周易的入門書籍,大家都會聽說易學主要分為義理和象數兩派。所謂義理派,簡單講就是重《易》之文字研究和哲理解讀,黜《易》之符號研究和預測分析。所謂象數派,剛好相反,重《易》之符號釋義和占卜筮算,反而對文字考據和哲理解讀極為輕視。但事實上,真正的研究者絕非這么簡單,我們不妨用排列組合來重新分類:
1、單純重視文字研究,將《易》看作文化記錄。——訓詁專家
2、單純重視哲理解讀,將《易》看作心靈雞湯。——道德講師
3、單純重視符號釋義,將《易》看作遠古字符。——考古學家、語言學家
4、單純重視預測分析,將《易》看作卜筮秘籍。——江湖術士
5、將符號和卜筮相結合,強調天意對人事的啟迪。——漢儒象數讖緯
6、將文字和哲理相結合,強調對道體的抽象思辨。——魏晉義理玄學
7、運用文字和符號綜合解讀義理,創新理性預測。——宋明理學心學
8、象數雜糅古代天文地理,傳承還原占星堪輿術。——明清象數
9、象數結合現代天文數理,將易學看作古代科學。——科學解易
通過上述整理,就不難理解為何易學著作如此繁多復雜,因為各門各派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的不同,自然也就形成了彼此完全不同的解讀和應用。究其原因,《易》學源自巫術(參見《讀易,易學是如何脫離巫術,形成“天人合一”之學?》),華夏文明始于“巫史”傳統,因此從人類學和文化學的角度,上述流派都有保存下去的意義。我在《讀易的門徑》和《讀易,到底什么是象?》中已經講過自己的立場,不懂象數,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圣人之學的,所以義理、象數都需要學習掌握。而學習各派易學,最終若給人類指出光明大道、幸福之路,引導我們做“人”、做“真人”,原本也沒有各派門戶之別。但若以易學為幌、坑蒙拐騙為實,這些人就是售賣精神三聚氰胺的罪犯。
數字之象
“詩畫象數卦爻位,錯綜復雜之消息”十四字訣,我們前面重點介紹了古歌、卦畫、卦象的分析解讀,接下來我們將陸續介紹數字之象,《易》中的數字與我們自小學習的代數幾何差別很大,但背后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究其原因,大體如下:
1、《易經》中的數字包括三類,一類是代表陰爻、陽爻的六和九;一類是代表爻位的初、二、三、四、五、六;還有一類是來自生產生活現實中的“三”、“七”、“九”。這些數字本身并無特殊含義。第一類的六和九,與陰爻、陽爻早期的符號形成有關,只是起到標記的作用;第二類的六個數則只是順序上的標示;第三類的“三”、“七”、“九”等數就是生活的記錄,其本身也并無神秘之意,倒是有助于我們推測古人生活的特點。
2、《易傳》則賦予了1-10十個數字的特定含義,這是戰國秦漢之際的研究者為數字所設定的“象”。后文將詳細介紹。
3、在《易》的傳播發展過程中,10、12、16、24、32、64等數字也被賦予了特定的含義,而縱觀人類早期的數字認知,這種數字神秘化的現象很普遍,人們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發現數字之間存在著完美的代數、幾何關系,于是也就將情感和意志附著在數字之上,形成了數字之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