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當誘惑出現(xiàn)的時候就輕易放棄?
當知道《楚喬傳》開播的時候,我就迫不及待的打開愛奇藝,一看便欲罷不能,說好的每日一更呢?當誘惑來的時候,為什么輕易就放棄了呢?
這讓我想到讀書時候每次放假前都計劃好的看書幾本要多努力努力的,一到家所有東西全部忘記,想的是“辛苦了那么久難得休息一下”“一次停下也沒什么的,大不了明天再補上么”然后那些書帶回來什么樣帶回去還什么樣,連拿出來都沒有……
而今天本來出差在外不用帶孩子可以有更多的支配時間,做更多的事,按照原先的計劃做好每日一更,也許如果我不知道《楚喬傳》開播我相信我還是可以做到的,只不過,當誘惑來的時候,我的心智還能受我控制么,還是跟隨著欲望越陷越深!
我并不想責怪自己偷懶,而是發(fā)現(xiàn)在面對誘惑時候我做出選擇時候內(nèi)心的聲音,“我不想為了完成目的而去完成目的”“我不想每天把自己逼的太緊沒有喘息的時間”“難道為了學習我要放棄所有的休閑娛樂時間么”“這樣的堅持也很累的”其實這些聲音早就有了,只不過我還用意志力強撐著,而誘惑一旦出現(xiàn),那脆弱的防線即刻被擊潰,成摧枯拉朽之勢,如果沒有現(xiàn)在的反思,我相信肯定就這么默默的放棄了,正如我之前放棄那么多原來也認為需要去做的事。
因為我承諾我今天要寫完讀書筆記最后一篇,我承諾我要寫一篇大V使用技巧,我承諾周末要帶幾個孩子做一場繪本劇,我很想把他們都做好趁沒人打擾的時間,可越是想要完美的呈現(xiàn),每一件都想不讓別人對我失望,我就感受到陣陣壓力襲來,似乎有一種不可控的感覺,不知道該先去做哪一個事,而《楚喬傳》出現(xiàn)了,仿佛幫我做了一個選擇,那就什么都不做了,先放松下吧……那我能想明白應該要先去做哪個事么?
多個任務出現(xiàn)的時候如何選擇?
也許現(xiàn)在答案已經(jīng)有了,我應該在這幾件必須做的事情之間做出一個排序,有一個先后安排,然后理清思路去執(zhí)行,而不是在感受到壓力的時候,任由情緒泛濫而不自知。為什么沒有冷靜下來去細細分析,是自己一直在趕,經(jīng)過上一次的反思,自己仍在趕,所以幾件事一起出來的時候,思緒就開始互相摻雜,想筆記思路的時候半路會想大V這篇從哪里開始寫,想大V的時候又想到周末活動如何具體呈現(xiàn)(做事情前首先都是要理清思路,如果邏輯清晰了速度就會很快,所以想盡可能利用所有可利用的時間整理思路),就這樣每件事都想搶占我的注意力,而我卻被他們牽來牽去,就像家里人吵架讓你做中間人,他們都說自己是對的重要的,要站在他那邊,拉扯的我焦頭爛額,索性你們吵你們的,我看電視去了,清靜一下。本該自己發(fā)揮組織能力,告訴他們:別吵了,一個個來一個個說,把你們的道理一個個講來,誰講的有道理就先聽誰的!
你害怕別人失望么?
除了整理自己大腦各方的聲音,不想讓別人失望這個點也被我看到了,這是壓力的根本來源,因為剛學到的知識告訴我只有高標準的去完成任務才能在能力上得到躍遷,我把“高標準”等同于“別人認為的完美”,所以我還是需要告訴自己這之間的差別,對自己高標準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做的更極致,日更就是一個比較高的標準,東西用完回歸原位,在我看來更像好的習慣持之以恒,是向內(nèi)看;而尋求別人的認可則是向外看,容易失去自我,也許你的自我要求自我標準確實能讓人認可稱贊但卻不是你的真實目的,一切向內(nèi)看,做自己認為最該去做的事,在權衡取舍下必定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我只需要接受這個事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