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學友萌萌的分享(寶貝5歲)
? ? ? ? 最近我有些咳嗽,阿姨蒸了冰糖橙子水盛在碗里。看到我在喝,寶貝也嚷著要和,于是我一邊聊天,一遍看著他喝。可是他并不認真的在喝,一邊跑一邊東倒西歪。忽然,“啪”的一聲,碗掉在地上碎了。我當時一愣,想要冒火了,居然不好好吃,還打碎了……
我:你看看管理表,該干啥干啥。別來這里。
寶貝蹲在地上:媽媽,碗碎了。
我:是的,我有些生氣,請你自己去刷牙洗臉。我要清理這些東西。
? ? 一邊清理,我一邊在想,我為什么生氣呢?是因為寶貝沒有好好吃,把碗打碎了,所以我生氣了嗎?想了一會,不對呀,只有自己讓自己生氣,生氣和別人沒有關系呀,那我為什么生氣呢,哦,明白了。
? ? 寶貝洗完澡,我幫助他擦身的時候,我對他說:書赫,剛剛媽媽生氣,是因為我看到冰糖橙子水掉地了,我擔心今晚沒吃會咳嗽得厲害,而且漂亮的碗碎了,我覺得很可惜。我的生氣和你沒有關系。當我說完這段話,我觀察到寶貝的眼睛里忽然閃現了一些閃亮的眼神,有些明白,有些理解,有些輕松。
我知道他開始懂點什么了……
我繼續:方才碗是怎么掉地的呀。
他很詳細的和我描述了一遍。
我:哦,原來這樣,下次我們該怎么辦呀?
寶貝:把碗放桌子中間,坐著好好吃。……于是開始愉快的聊天。雖然我不確定下次還會不會發生,但下次可以有經驗的提醒他了吧。
? ? 很久以前,我覺得生氣就是別人弄的呀,沒有他們做的事情,我怎么會生氣呢。后來,我知道了,事情本身沒有重量,而這個重量,是我們自己賦予這件事情的。關鍵在于自己。只有自己會讓自己生氣,看我們怎么把握。剛開始,這樣的覺察有些難,但當我們開始接納自己,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接納自己的需求時,我們就會明白生氣的點在哪兒了,是不是很神奇。
羅:昨天的分享,“我的生氣,和你沒有關系”,和萌萌的有點兒巧合,群里有幾位朋友會私信探討這個話題,說“孩子有時候明明做錯了事,父母生氣,卻和孩子說,這和你沒有關系”,這會不會縱容孩子,這是一個好問題。所以,拿出一些時間,來分享我的看法。
? ? ? ? 媽媽生氣,這個行為,和你無關,是媽媽的情緒管理的原因。但是,孩子本身的某個行為,如果需要引導,那接下來大家可以心平氣和地探討。和好了,不代表事情解決了。和好了,事情解決了,大家從這件事情的處理當中都學習了,這才是一件事情真的解決了。
? ? ? ? 道歉和表達“媽媽生氣和你無關”會不會代表這樣做對孩子沒有影響?我的回答是不知道。但我知道,誠懇的道歉,把自己的情緒和孩子的責任劃清界限,這樣做,有利于恢復連接,有利于事情解決好了之后彼此關系更好。沒有誰不犯錯,但是,經過不同的連接修復方式,我們和好的時間可以越來越短,我們各好的方式可以越來越自然,彼此發生沖突的頻率會越來越少,這是可以期待的。完全沒有影響,完全不犯錯,這至少不是我的育兒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