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的一年到來了,新的工作又開始進行了,4月,在此我會想到一個我最熟悉的城市我的家鄉---湄潭。一個讓人非常留戀的地方,一個中國茶城縣綠茶交易中心的茶城縣之一。依夕在我腦海中會浮現出像“詩情畫意”浪漫的湄潭,因為縣如其名:讓人們會想到浙江大學的西遷,農學作家會告訴你這里是中國近代制茶發展史上的重要節點,而資深茶友會告訴你“湄潭翠芽”作為“綠茶新貴”,終究有一段不平凡的來頭。那么這不平凡的來頭到底是什么尼?接下來請看:
? ? ?湄潭縣,隸屬于貴州省遵義市,位于貴州省北部,縣城距遵義市區58公里,總面積1864平方公里,轄3街道14鎮、132個村(居、社區)。地域呈南北狹長,東西寬25.5公里,南北長96.5公里,平均海拔972.7米,森林覆蓋率達60.08%。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4.9℃。位于云霧繚繞的貴州高原北部,地處大婁山南麓,烏江北岸,在名城遵義東南側。再加上當地氣候溫和,雨霧日多,土壤肥沃,結構疏松,含礦物質豐富,對茶樹生長和茶葉品質極為有利,正所謂好山好水出好茶,絕非虛言。 湄潭至今仍保存著上億年的全世界唯一的茶籽化石、野生大樹茶標本。也在貴州堪稱《湄潭縣是“貴州茶業第一縣”》。
據百科中記載,唐朝陸羽的《茶經》里,“茶圣”就曾慨嘆:雖然地處偏僻,又是煙瘴所在,但“往往得之,其味極佳”。到了明清兩朝,湄潭的綠茶,更成為貴州進貢朝廷的高檔產品。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中,就有湄潭不僅能產茶,而且茶味很美的論述。宋代則有以茶葉為上貢的記載。如今的湄潭,擁有全國聞名的大型茶場和星羅棋布的農村茶園。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湄潭翠芽”炒制工藝非常講究,其主要工藝分為殺青、攤涼、二炒、攤涼、輝鍋等5道工序,炒作手法甚至多達十幾種。所以“湄潭翠芽”的外形扁直光滑、勻整、綠潤,內質嫩香持久,湯色綠潤清澈,滋味鮮爽,葉底嫩綠明亮、鮮活勻整,葉肉肥壯,滋味醇厚回甘更耐泡,有板栗的清香。
茶香的美味:“湄潭翠芽”除了口感上的好喝外,還特別注重外在靜觀感,85°以上的開水一進入玻璃杯中,一片片像葵花籽般的綠葉浮了起來,垂直地立在水中,再慢慢地往下沉落,瞬間一芽一葉恣意綻放,猶如一朵朵綠色的小花在杯中舞蹈。看起來就讓人有一種強烈想喝的欲望。也正因為如此,在湄潭當地人和愛喝湄潭翠芽的資深茶友們都愛說:“要喝湄潭翠芽,必須講究方法,首先聞茶香、然后靜觀其色,據再觀其形,最在品其味,上好的‘湄潭翠芽’不管泡多久,茶形都不會變,回甘的層次感也均勻豐富。”
這里小編給大家說一下為什么湄潭翠芽會在泡的時候,顏色會越來越變成泛黃的顏色:
1、綠茶的水溶性色素是構成綠茶茶湯的主要物質,它們主要包括黃酮醇、花青素、黃烷醇和黃烷醇類的氧化衍生物等。
2、這些具有極強的水溶性,在水溶液中呈黃綠色,而黃烷醇是構成綠茶茶湯的主要物質。
3、綠茶茶湯放置在空氣中,茶湯中的黃烷醇會在有氧氣條件下發生反應,使茶湯的顏色改變。因為綠茶在泡的時候會出現。
所以,在泡的時候會相繼出現茶綠明亮的感覺。或許你現在能理解也并相信“湄潭翠芽”能夠連續榮獲48次獲國家級金獎的原因了,不是浪得虛名,而真正實在是實至名歸,并非社會網絡的炒作神話。只因一生只等一壺茶唯有---“湄潭翠芽” 是也!
本文由自媒體站長郭秀鋒編輯,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