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的奶奶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我和哥哥都是奶奶一手帶大的,和她非常親密。此刻我坐在學校的圖書館里,腦海中印滿了她的面容和神情,有些哽咽。奶奶今年70多歲了,各種疾病纏身,而這些病痛都是因為年輕時候的苦難顛沛而積勞成疾,氣管炎,心臟病,肺氣腫,膽囊炎,各種病癥雜亂糾結在一起,導致記憶里最多也最深刻的畫面就是奶奶每天仰頭吞下的幾大把藥丸和動不動就上不來氣的絲絲嚷嚷的喘氣聲,那是她生活的常態,我很心疼也很難過。奶奶說他們小的時候,在生產隊干活和去書堂念書都是給記公分的,但是很多人寧愿干活也不愿去識字念書,而她很喜歡讀書,就一直在村里的書堂學習。直到13歲的一天,她的媽媽在跟著生產隊伐樹的時候被倒過來的大樹砸死了,人生轉折由此產生。她媽媽死了,留下了一幫可憐的孩子,三個年齡分別為九歲,六歲和一歲的弟弟還有一個七歲的妹妹。重任就這樣落到了我奶奶的肩膀上,用奶奶的話說就是當時的她都顧不上抹眼淚顧不上為自己沒了媽而傷心就要開始為幾個弟弟妹妹去討飯了,因為當時生產隊是按人數來分工,然后按掙得公分給分糧食打飯的,這幫年幼的孩子干不了活自然分不到那么多飯,于是奶奶從此再也沒有去過書堂念書,而是一個人干起了五個人的活,每天累死累活就是為了弟弟妹妹不餓死,是的,為了不餓死,一點也不夸張。可一人頂五人,奶奶畢竟不是一條威武雄壯的漢子,只是一個13歲的小姑娘而已,想想也令人揪心。一歲多的弟弟營養不良多次生病,十分不得已的情況下送給了一個條件相對可以的人家,奶奶跟我講這些的時候話語里充滿了傷痛與遺憾。14歲的時候,奶奶有了一個比她大四歲的后媽,雖不能完全用尖酸刻薄冷血無情來形容,但確實不溫情不友善,奶奶和她的弟弟妹妹們跟著后媽也沒少吃苦頭。
奶奶18歲的時候和我爺爺結婚了,結婚的時候,別說嫁妝了,連一咕嚕線都沒有。爺爺家有三兄弟,大爺爺是老師,二爺爺是木匠,爺爺最小,六歲的時候媽媽也生病去世了,因此又是一個有后媽沒人管的小孩,后媽帶來的閨女嫁給了大爺爺,一家的好處被他們享盡。爺爺和奶奶這兩個沒媽的孩子組成了一個苦難的家庭。他們抗下了大家庭里所有的活,為18口人的大鍋飯揮汗如雨,卻過著出力不討好的日子。大爺爺二爺爺家的人吃著爺爺奶奶苦來的公分,但是自己掙得工資不會有一分錢貼補家用。奶奶和大奶奶二奶奶一起懷孕,她們可以每天在家里養胎,而奶奶生孩子的前一天還趕著牛拉車去山里拾糞。
貌似有點跑題,關鍵扯太遠了還沒扯到正點上。其實這些都是奶奶閑聊時告訴我的,她告訴我她曾經經歷的生活,她曾經熬過的歲月,如果僅僅這樣可能意義也不大,畢竟貧賤夫妻百事哀的例子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時刻上演著,只是一個常態而已,用來換取一點悲憫也犯不上。真正的意義在于,奶奶在受著苦難的日子里,充滿了不屈的志氣,她鼓足了氣,憋足了勁,把自己的四個孩子都送進了大學。也許很多人會覺得沒什么,確實沒什么,但是我覺得在那個年代,尤其是那樣的家庭那樣的出身,一個農民能異常清醒地認識到用知識去改變自己孩子的命運,讓他們跳出農門,從此不用面朝黃土背朝天,而且那么拼命的做到了,真的挺不容易的。
每次我有不順心的事或者特別抑郁迷茫的時候,都會跟奶奶打一個長長的電話,聽著她的安慰,她的道理,真的比任何雞湯都管用,立馬變為能量。因為我總覺得奶奶話語是沉淀了歲月的力量的,她不會告訴我怎樣努力怎樣奮斗怎樣從此走上人生巔峰,她只是充滿慈愛地讓我調整心態量力而為,讓我順其自然但充滿希望,她沒有教導我做一個成功的人,但是卻教我做一個充滿溫情的善良的人,這是我從奶奶身上學到的最寶貴的東西。
奶奶說人這一輩子沒有什么是過不去的,只要你自己心態放好,不要苛求太多努力過少,都不會太差的,或者即使差了也沒什么,都會過去的,外在的功名利祿都是虛的,真正能帶給人大喜或者大悲的實質性的力量還是來自于內在的感情。
感情直抵心窩。
前年我的親哥哥去世了,剛剛23歲而已。三年了,雖然情感和情緒上的波動已經沒有當時那么大,但是直到現在我都不愿意相信他真的已經離我而去,而我真的永遠都不可能再見到高高帥帥笑起來眼睛彎彎被所有人夸的他。這是我,應該是我們全家吧,我們全家這輩子最大的傷痛和遺憾。
這無疑也是對奶奶的致命一擊。三年來,每每發呆沉默,嘴角一抽搐,眼淚就順著眼角不停滑落,不停哽咽,不停落淚,這個畫面已經成了常態。奶奶說如果不是孫子沒了,他這輩子就沒有遺憾,孫子沒了,她什么都沒了。我十分理解這種感受,作為一個老人,最盼望最心安的事情就是孩子們都能平平安安順順利利的。哥哥不在了,奶奶的傷心一半來源于自己看著長大的一個孩子就這么沒了,空落落的感情先受不了,更重要的,她擔心她的兒子,也就是我的爸爸,在以后的生活里怎么去支撐下來。三年了,每年過年的時候,姑姑大伯的孩子們都會回來一起過年,大家在這個屋里吃著火鍋看著電視哈哈哈、哈哈哈哈的笑個不停的時候,我走到那個屋里,就能看到奶奶正拿著枕巾抹著眼角滲出的淚水,我走過去,說奶奶你別哭了,然后眼淚也不爭氣的流出來。
爺爺奶奶73歲了,還在種地,他們的人生信念就是活一天干一天,絕不坐吃等死,奶奶一個村里的很多老人,一過了六十歲就讓兒子給生活費和糧食,不給就鬧就打官司,經常發生一些很不愉快的事情。爸媽大伯也說讓他們別干了,但他們說自己能出力就不給兒女增加負擔。雖然他們種的地也不多,就兩小塊,而且爸爸大伯平時也經常給爺爺奶奶錢給他們買衣食用品。
奶奶經常跟我說,讓我對爸媽好一點,他們不容易,心里背負的痛苦很多,讓我多理解他們,我能體會到她心里的難過和酸楚,是她讓我對親情有了更多的理解,讓我對責任有了更多的感觸。
再過兩個月就要畢業了,大學以前對未來的期待以及大學以后對未來的規劃都因為家里許多突如其來的變故而不得不改變。有不甘有不舍,有辛酸有無奈,但終歸還是要上路。就這樣吧,回到我的家鄉,回到我的小家,回到那條發展空間狹窄的小路,去守住我的親情,去愛我的家人。
聽著G大調的悲傷寫著這些心情突然覺得歌詞和此刻的心情貼和度很高:
四季風景在我的窗前懸掛
人海漲落在我的心里變化
流轉的時光
褪色的過往
歲月有著不動聲色的力量
嗯,歲月有著不動聲色的力量,希望這股力量讓我越變越好,也希望奶奶能好好的,給我時間和機會讓我去關心愛護她。
奶奶教給我的一切,都是我和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