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擁有一個好的心態,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呢?
1.思考不想做的事,從中找到自我核心價值
25歲時,經常被問:"你的夢想是什么?有什么想做的事?"可能,你也常常這么問你自己,卻答不出個所以然來。我也是這樣。
“想做什么”,這件事情恐怕是一輩子的課題。
不可思議的是,對于25歲的人來說,滿腦子想的不是自己想做的事,而是不想做的事。比如不想被別人欺騙,不想讓自己后半輩子窮困潦倒……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進一步想,就發現,原來能然別人開心的事,自己也會感到開心。那么,我們會為什么事情感到開心呢?估計每個人的都不一樣。但我們卻能從那些開心的事情中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只要找到了,不論以后做什么瑣碎的工作,都不會感到茫然。
比如,對于我來說“正直、親切、笑容、真誠有禮”就是我的核心價值,它能讓我表現出最純粹的自己。無論是待人接物,或是完成一件工作,都必須親手整理出一個成果交給對方。而我的方法就是“正直、親切、笑容、今天也要用心過生活。”
對于25歲的年輕人來說,埋頭思考自己如何面對人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透過思索自己不想做的事、讓自己開心的事,一定能找到像是自我理念的事物。
2.確立自我價值,時常自我革新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某段時間密集上電視,還出了很多書的名人,某天卻突然從媒體上消失了,這就是被媒體過度“消費”的下場。凡事沖過頭,只會招致反效果,這是普世皆準的道理。
當然,也有不少聰明人采取以退為進的方式,有選擇性地參加一些必須要上的節目,并活躍于各個領域,防止自己被過度消費。比如精神病理學家香山里加小姐,就是一位善于自我經營的女性。著作豐富的她,除了電視的談話性節目之外,還投身于社會運動,積極更新臉書個人近況,拓展新的領域。
聰明人知道如何拿捏其中的損益平衡點,時常進行自我革新,學習新的東西,在被別人看膩之前,找到不同的自己,發現新的想法。為了讓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必需品,我們需要認真地思考究竟該以何種面貌、何種姿態、何種感覺,站在人生舞臺。
世上有太多事,等待我們去學習。所以25歲的你,不妨把自己視作一件商品,想象自己是擺在水果店的一個蘋果,思考如何能在一大籃蘋果中脫穎而出,被客人挑中。
3.隨時保有好奇心
對于年輕人來說,關心各種事物是必備的基礎能力。要是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也不關心國家社會,就只能活在自己的象牙塔里。保有好奇心,才會想了解更多事,才會去思考,從中產生各種疑問。
當然,現實中,就算不明白事物的本事,即使不去探求更多信息,也不會影響到我們日常生活。
但,對于那些想要成就些什么、希望自己和別人有所不同,期望自己能帶給他人更多的感動的人,保有好奇心就變得尤為重要。好奇心能讓你發現只有自己才明白的道理,并增添個人魅力。
至于如何保有好奇心,可以從“為何?”“為什么?”“怎么會這樣?”這三個疑問句開始做起。比如,當想著“今天是晴天”的時候,若能進一步思索:“為什么今天是晴天?”“這是什么樣的氣候現象?”與人談話的深度就不一樣了。
4.學會獨立
年輕時,比較會在意周遭的反應。“大家一起做某件事”“大家一起去某個地方”,很容易在別人的一聲吆喝下跟著行動。
然而“大家一起做什么”的集體意識,其實是極度不自由的。比如跟別人一起去看畫展,明明想三個小時好好看展,但和別人一起時,就沒辦法待這么句,到頭來也只能埋怨自己到底在干什么呢?
很多年輕人一旦發生什么事情,就會想“要是有人陪在身旁就好了”,之所以會這么想,其實就是因為你什么事都做不好。為什么呢?因為你沒有能力,以為和別人一起就能夠做些什么,其實這根本只是幻想。
我們生來就是一個人,孤獨是生存的最基本的條件。
“大家一起”的這種集體意識,會妨礙、限制你的思想和意念。當我們自己想要做什么或是面對什么挑戰時,并不需要任何人的幫助。因為獨自行動、獨立思考,才能真正學到東西,確實感受到什么。
當然,獨自行動并非不與他人往來,畢竟職場是講究團隊合作的,這種情形另當別論。我們這里說的是,對于個人的成長來說,獨立思考很重要。接受孤獨,了解自己,才能理解別人、體貼別人,進而發展出豐富的人際關系。
5.失敗有時能讓我們更強大
一旦發生問題,誰都會急著想解決。但對于年級尚輕、閱歷不深的你,想憑一己之力解決問題,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此,對于年輕人來說,重要的不是如何解決問題,而是如何面對問題。
馬上向對方道歉,直接約對方碰面,誠心誠意地說明一切,不要一味辯解,而是確實反省自己的過失……對的,誠懇又迅速地應對,能將原本的弱點變成優勢,還能將失敗的難題轉化成正面力量。畢竟有時候就算努力想解決問題,也不見得能獲得正面效果。
這是為什么呢?因為解決問題這件事的主控權掌握在他人手里,要是對方愿意原諒你造成的麻煩,問題自然就能夠解決。也就是說,能否解決問題取決于對方,我們能做的就是懇切地面對問題。
對于失敗,雖然設法補救很重要,但面對失敗的態度更為關鍵,因為有時候乍看是個失敗的經驗,卻能讓自己從中思考、學習,所以反而是成功的體驗。例如,腳不小心骨折了,也能讓你從中學到一些事,比如說因此而認識了醫術精湛的外科醫生,或者是變得很會包扎繃帶之類的。
所以,一件事最終是成功還是失敗,取決于個人。雖然解決問題的主控權掌握在別人手里,但能讓失敗與成功有所聯結的,是我們自己,這就是所謂“失敗的美學”吧。
所有事情都能讓自己變得更強大,都能轉換成能量。無論遇到多么討厭的事,只要懂得“正面思考”,便能讓麻煩事兒變成茁壯自我的養分。
作者簡介:桂妃娘娘,混跡深圳的女流氓,超級無敵女漢子。換得了燈泡,扛得動冰箱,殺得了病毒,熬得好雞湯。曾任獵頭顧問,現任某上市公司培訓講師。閱讀愛好者,讀書頻道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