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聞海口騎樓老街之美名,今日得見其芳容,著實令人贊嘆!
這是海口的一片老街區,已有百年歷史,是十大“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之一。其中最早的建筑四牌樓,始建于南宋,已有七百多年歷史。
騎樓的外觀形態十分獨特,一樓靠街一側有立柱式外廊,適合海南強熱多雨的氣候,既便于行人防曬避雨,又方便商家恰談生意。騎樓帶有中國傳統建筑的特點,又深受西方建筑的影響,更具有濃郁的南洋建筑風格。尤其是沿街的柱廊、門窗,洋派的雕塑和裝飾,雜以中國傳統花鳥、山水圖形,并賦予吉祥富貴的寓意,彰顯中西合壁的特色。而宗廟建、戲臺、室內茶室等建筑設施,又保留了中國傳統文化特色。
騎樓老街由得勝沙路、博愛路、中山路、新華路等組成,街兩旁商鋪林立,游人如織。中山路更多地保留了早年騎樓街的風貌,兩端被封閉,禁止車輛通行,成為一條步行街。漫步在步行街上,隨處可見商鋪、文玩店、書屋、咖啡店等頗具特色的店面,還有著名的天后廟,香火很旺。窄窄的街巷,高高的門頭,長長的廊道,巴洛克風格的外觀,精美的裝飾,頗具域外風情。
海口是晚清時期全國對外開放的口岸之一,全島對外開放的窗口。海南人闖蕩南洋,葉落歸根,攜一生積蓄回鄉造屋,十九世紀二三十年代在海口老街一帶興建了一批騎樓,沿街比鄰,相連成片,形成了今天看到的騎樓老街的景象。可以說,騎樓老街是海南開放的產物,是海南人闖南洋的見證,是海口近代歷史的見證。
海口騎樓老街的建筑,與上海灘莊重的歐式建筑相比,色彩更為熱烈、風格更為活潑;與江南水鄉小鎮建筑比多了些洋味,多了些創新,可謂土洋結合,歐亞混搭,獨具特色。
中山路這段步行街游人不算多,比較安靜,漫步其中,獨坐其間,讓人不忍離去。街上有一家民宿很有格調,我們投宿于此,以便早晚走走,感受老街風情。
孟冬時節,海口艷陽高照,海風徐來,氣候怡人。薄暮時分,閑坐在老街邊的椅子上,抱一只椰子慢慢品吮,看街巷風情,聽南腔北調,夕陽的金輝撒在房頂的花墻上,影影綽綽。正在沉思,街頭忽然傳來一陣喧鬧聲,來了一幫披紅戴綠的男女,男的長袍馬褂,戴禮帽、金絲眼鏡,女的黑衫藍裙,一身學生裝,在街頭拍照,玩起了民國范兒,引得路人圍觀。恍惚之間,仿佛讓人回到了海口的民國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