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壓歲錢來歷的傳說很多,其中一個是,壓歲錢又名壓祟錢(“祟”就是不吉利的東西),是漢族的傳統年俗,一般在新年倒計時由長輩將錢裝在紅包內給晚輩,盡量用新錢,代表一份祝福,相當于一份新年禮物。壓歲錢通常認為有辟邪驅鬼,據說晚輩得到它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今年給壓歲錢給侄子侄女們,他們小到兩三歲,大到讀初二,都是把紅包直接交給媽媽或者打開點點數字再交給媽媽。
大人們的想法可能是孩子太小,無法管理好壓歲錢,也有的覺得孩子收到壓歲錢,自己也需要給其他孩子壓歲錢,其實都是爸爸媽媽自己的錢。
想想我的成長經歷,對錢的意識明確是從大學住校才開始的,之前和爸爸媽媽住,需要吃什么用什么一張嘴,他們就買回來了,在概念中我是一個不花錢的孩子。
印象深刻的是,當我第一次去超市,才知道紙巾、酸奶、牙膏等也是需要花錢的。爸爸媽媽當時一次打給我比較多的錢,我給自己規定每月花600,一次逛商場,花了近兩千,買了一雙涼鞋、一件t恤和一條牛仔褲,當時心好痛,給媽媽打電話還哭了一場。她安慰我,人家沒錢買哭,你有錢哭什么呢?可能還是有些心疼吧,對當時還沒有畢業的我。
后來我嘗試了吃得省一些,中午偶爾還去飯館打分小工,收入5塊,還管一頓飯。具體最后填平那個買衣服的錢沒有,我也忘了。
讀研就沒有拿過家里的錢了,他們每月放抽屜里,我都沒有動。當時的目標是三年攢夠10萬買一輛車,后來做了培訓機構的老師,還兼職了家教,懶懶散散,大概完成了一半。記得當時宿舍里的另一個女孩,在新東方做老師,有時12點多睡,4點起來繼續備課,她現在也很能掙錢。
總結起來,我覺得壓歲錢是父母送給孩子的一筆專項教育經費,讓孩子越早對錢有概念,建立正確金錢觀,甚至有意識培養孩子的財商很重要,對金錢有一些小目標也是實現財務自由,自由人生的好方法。進入小學一年級,孩子的認知能力、表達能力、書寫能力、計算能力都有了一個小飛躍,是移交部分壓歲錢管理權的好契機。
(1)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可以以他的名字建一個銀行賬戶或購買定額指數基金等,告訴他這是爸爸媽媽為寶寶把壓歲錢存起來了,錢不花,一年年慢慢贊起來等他長大了,還能得到一些收益,是一筆大數目。
(2)孩子上小學,可以帶他去買一個存錢罐,爸爸媽媽會從壓歲錢里拿出一點讓他自己保管,每周或每兩天給孩子固定數額的錢,可以花掉,也可以存到罐子里,罐子里的錢越來越多,說明寶寶管理錢的能力也越來越強。
(3)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在認定孩子管理錢的能力越來越強時,就可以稍微再給孩子多一點的零花錢,比如攢夠了幾百,比如每一年的過年,比如每一年生日時,或者孩子主動提出,您覺得有道理時都是讓孩子掌管更多錢的好時機。
(4)爸爸媽媽可以慢慢教孩子認的面值,帶孩子去超市采買物品,與售貨員阿姨溝通等,對孩子的生活能力是一種鍛煉,讓他們慢慢知道錢可以買到需要的物品。
(5)等孩子慢慢學習拼音、寫字,可以教他們記賬,記下零花錢去了哪里,做到心中有事,爸爸媽媽也會定期檢查。
(6)可以給孩子建議,將零花錢分為幾種用途,幫助他人,結交朋友,購買學習用品,娛樂玩具,和其它支出,也可以給孩子設定各項具體的數額。
(7)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很重要。如告訴孩子要告訴他們在能力范圍內幫助他人,給朋友花錢是很重要的,說明自己是有能力的受歡迎的人,這部分錢是必要的。有些大的錢爸爸媽媽也要幫孩子承擔,讓他們稚嫩的肩膀一點點承受壓力。
也可以讓孩子讀些樹立金錢觀的書很重要,如吳軍博士曾經寫很多人大學選專業都會選掙錢多的,但進入的人越多競爭越激烈,慢慢也不見得越來越掙錢。他問女兒有足夠多的錢會干什么?他覺得花錢去探索人類未知的領域,才能讓錢發揮最大的價值。比如中國需要有企業家帶領團隊突破很多卡脖子的技術難關,如大家熟知的芯片、發動機、種子危機等。
要教會孩子質樸的事物也很珍貴。最近火熱的電影《你好,李煥英!》情感是非常質樸的,沒有很多炫技大投入,但票房驚人。海天醬油、娃哈哈、農夫山泉等老百姓需要的衣食住行日常需要的產品未必熱門,但企業估值不菲,不輸互聯網巨頭。
(8)定期和定額給孩子,才會讓孩子有對錢的清晰概念。孩子可能有喜歡一個玩具或文具把錢都花光的情況,這是一定要堅持原則,情緒上理解他們,但不能在行動上幫忙。實在是困難媽媽可以先借貸少量錢給孩子,并且要孩子想好如何還,不能是下周每天都不用錢,這會讓孩子陷入逆反,可以下周每天零花錢折半,少還一點,下下周再還一點。
(9)對于剛開始花錢厲害的孩子,可以鼓勵他們3天不用放在余額寶或爸爸媽媽這邊可以漲一點,教他們延遲滿足。
(10)對于做家務要不要給零花錢,可以試情況而定,孩子小的時候可以給,鼓勵孩子養成做家務的好習慣。尤其是爸爸媽媽去外面也需要花錢的服務項目,比如洗車。等到孩子大一些,就可以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是家庭成員,為家人付出勞動是為家人創造幸福,這是無價的,你也可以為家庭做貢獻。有時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小驚喜感謝花紀念他的懂事與對家人的慷慨無私。
(11)老師不允許帶零花錢去學校就堅決不帶,盡量不買三無產品等。
(12)孩子越大管理錢的能力越強,中學以后可以給予多一點,讓他們嘗試自己安排服裝購買、短途旅行的計劃與支出都是很好的選擇。
(13)在西方和許多現代家庭,有能力的父母還會對孩子進行財商教育,如《窮爸爸富爸爸》一書中,就有帶孩子投資股票、選擇住宅投資的記錄。孩子也可以在學習之余的寒暑假去模擬操盤,拿出部分錢關注一下。強調對金錢與專業的敬畏,不借錢投資,投資有風險,研究越深入越可能掙錢,學習是主業。
我的大學同學說,當年不讀大學去打工掙錢買房,現在獲利已經很多了。也有人說父母把北京的住宅賣了,供他去美國留學,他努力在美國干了近一輩子,掙的錢買了美國房,加上攢的錢不夠買爸爸媽媽當年為他買的那套北京房。
其實不是教育的錯,如果讓我選,我還會讀大學,因為思維與大學時升級了,遇到的人,經歷的事都不一樣。只是我希望我們的孩子能早點建立財商思維,早點試錯成本更低,也能在爸爸媽媽的保護之下,富貴險中求。今天的社會變革太快,沒有絕對的安全,只有不斷地學習、提升,自我凈化與全力體驗。
其實教育也很像投資,沒有絕對的勝算。不是每種方法都適用于每個孩子,沒有一個投資家戰無不勝。但是越學習,懂得越多,遇到問題,教育的方法多一分就離成功近一分,投資懂的東西,而不是人云亦云,就離贏的機會近一點。我們在看到金融家日進斗金的時候,我們沒有看到他們不分晝夜的關注國內國際資訊數據撓掉的頭發;當我們在看到別家孩子成績優異說時候,我們沒有看到他們在工作之余關注育兒知識,思考教育方法輾轉反側的身影。
關注孩子的財商教育,從重新審視壓歲錢開始。愿我們老了,有錢,有閑,孩子自立,富足,孝順,我們安享晚年。最后一天年,元宵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