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劉瑜的《送你一顆子彈》,她的視界,她對事物分析的透徹性,她用獨到的政治眼光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人的豐富。
就好像,說到任何話題,她都能有自己特有的觀點。有點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的感覺,有些雖然偏激了些,但大多數確實深刻。
一個人看問題怎么可以這么深刻,這樣追溯到她的學識,歷經頂尖的人大、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曾任劍橋講師,現任清華和人大教授。
哦。一個情節記得很清楚,在劍橋搬家的時候,幾百本書要送往圖書館,坐著地鐵一趟一趟的送。日常的家,都成了書的海洋,經常聽到書倒的聲音。可見,博覽了多么浩瀚的群書。
她的文筆妙趣橫生。
比如寫到《月亮與六便士》里的主人公查爾斯,她寫到:15年之內,這個倫敦的股票交易員風馳電掣,越過城市,越過文明,越過中產階級,越過太平洋,越過人性,追上了命運這匹烈馬。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別人也許會同情他窮困潦倒,他拿起畫筆時卻覺得自己是個君王。他不是選擇了夢想,而是被夢想擊中。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必須畫畫,就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
她可以一邊有趣,一邊深刻。難得。在有趣的描述中,不經意了思考了很多。
比如說起飯掃光,她寫到,與飯掃光的相遇,可以說是我吃飯歷史中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你瞧。多么政治多么有味兒哇,不愧是政治學博士。
比如她寫到,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對著自己的心靈和頭腦招兵買馬,不氣餒,有召喚,愛自由。在遼闊的世界面前,一個人多謙卑,他就多快樂。多羅素說知識、愛、同情心是他生活的動力時,我覺得簡直可以和這個風流成性的老不死稱兄道弟。
這么一段,著實安慰了不少覺得生活不夠豐富的人,接觸的事件不夠多的人,沒錯,即使世界很小,你還有最靠得住的你自己,依然可以對自己招兵買馬,讓自己豐富多彩。
形容男留學生的長相,她說一個個長的喪權辱國的。
啊哈,還有人根據這句話總結了男人長相的檔次,喪權辱國,閉關自守,韜光養晦,為國爭光,精忠報國。
講到張愛玲和胡蘭成的愛情,她寫到,如果我們不用斤來衡量芭蕾舞、用米來描述莫扎特,用怎能用一生、半生、九又三分之一生來衡量愛的質地。
重申張與胡的愛情,覺得確實是非常值得的。雖然經不起時間和空間,但畢竟曾經深刻的懂得。
她同樣深刻。對政治的自由,對婚姻制度,對蘇聯,對東德西德,對電影、書籍、音樂、戲劇都有讀到的見解。當沒看過評論的主題時,一般不想看任何人的評,看不進去,而她的評不一樣,深刻有洞察力,讓人有看下去探索的動力。
她是真正的對自己頭腦和心靈招兵買馬的人,文青且不酸,憤青但深刻,多重文化之于女性的魅力在她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詮釋。她也實實在在的讓我們認識到,一個人感受的豐富性決定了生活的質地。我們都不必為自己匱乏的生活憂慮,即使在書籍、電影、音樂里也能召見豐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