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著堅強,學會孤單,長大后,連喝醉都需要勇氣,狹縫中生存,偶爾一次的酒至微醺真是極好。
晚上22:00,收到閨蜜的微信,她說喝醉了,正往我家趕。
擔心她,我電話撥過去,那頭傳來她微醺的聲音:“默,我喝醉了,現在打車準備去你那……”,聽到她一向高亢的聲音醉至柔和溫潤,我突然感覺自己鼻子酸酸的。就像一個大大咧咧的人,忽的變得細致,一向話多的人,忽的沉默般讓人難受。
// 1
有時候,選擇喝醉,也是極其需要勇氣的。
在喝醉前,需要想好退路,有沒有一個值得信任的人,在身后幫你收拾爛攤子,能夠將你安全護送到家。只有具備足夠的安全感,方可能放開的喝,將自己喝到醉生夢死。還有一種可能,是絕望到放棄思考,破罐子破摔,醉至斷片方是終點。
希望她今天還沒有斷片,要不打車來也是不安全的。斷然去選擇喝醉的同時,也是決定放下,執意迫切的去尋得那久未謀面的自由暢懷。像是塵埃落定后,心中忽生出的那一角缺口,亟需填補。又像是那終日被束縛捆綁的翅膀,忽然獲得可掙脫的力量,恣意的撲棱著,隨時準備放飛的心情。
我知道她應該是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因決定而需作出的改變是巨大的,是需要勇氣的,那宛如重生的切骨之痛,她終將是要去經歷。就像被桎梏糾纏的人,終歸是邁不開步子前進的,只能纏纏繞繞地在原地打轉。唯有撥開桎梏方可前行,哪怕是連著皮帶著肉的一塊撥開了去,也堅定那一直向前的心意。
痛著,走著,煎熬著,蛻變著,像勇士一樣行進在鋪滿荊棘的人生路上。喝點酒也是好的,醉了,麻木后,那每走一步的痛徹心痱,就不那么難熬了,也就能走得更遠了。
這么想著,喝醉,也不是什么壞事,反而是更需要一些勇氣。
// 2
偶爾一次,喝至微醺,對終日忙碌于社會角色扮演的成年人來說,不失為一次小的放松。
在外面喝酒,總是會有所收斂。能相伴一起,如若還能敢于喝到微熏程度的人,關系大多不太一般。人一生之中能結交到三五知已,可就酒相談甚歡,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而隨著年齡增長,卻越來越不喜給人增添麻煩,更愿意將喝酒的地方,從酒吧搬到自己的家中。主要是,喝酒的伴不太好找,再就是為了減少出丑的機率,萬一醉酒后,那不可收拾的畫面也是讓人極為難看。
曾經,我總被認為,不太會來事,不太懂得成人世界的規則。酒桌、職場、同學圈、朋友圈,酒的文化被一在的放大。常常也會有過來人,以洞悉人際交往的姿態對我說:“到社會上了,就要學會做人,要會來事,生意都喝出來的,情誼也是喝出來的”。可至今我也沒學會,在酒桌上“會來事”。
應酬,就是為了達到目的,而做不得不去做的事,說不情愿說的話,喝不情愿喝的酒。外面的應酬多了,自然細細品酒的時間就少了。偽裝多了,自然就容易將自己給迷失了。
真要喝酒,還是在家里喝吧。想喝到幾點就幾點,沒有催促,沒有太多的規矩,自由愜意。
在沒有邀約的周末,家里收拾利落,舒服的泡個澡,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開一瓶紅酒,倒上一杯。聽著音樂,品著酒,隨著酒精在全身的血液中流動,縱由情緒充斥著身體里的每一個細胞,延綿,升騰,揮散。
似醉非醉間,什么壓抑、彷徨、孤獨、愁苦,全都拋到九霄云外。世界原來可以如此美好,周身都被溫柔纏繞,還可以美美的一夜好夢到天明。酒至微醺,真是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