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走小將 ?簡書作者 ?一個愛寫文的工科男
封面手繪:走小將
忘了從什么時候開始喜歡看電影。
小型電子產品普及之前。
小時候家里的電視最多只能看三個臺,中央一套、省臺、市臺,說“最多”,是因為每個臺都有雪花,有的時候雪花多的根本看不了,得把天線轉成某個特殊的隨機的角度才能勉強看清(那時候估計怎么也不會想到現在自己連電視都不稀罕看了)。
中央一套每周末下午會放一部電影,市臺每周末晚上會放兩部電影(但是太晚了,爸媽不建議我看,只有一家三口都不困的時候才一起看)。
家里的電視太low,所以我特別喜歡去爺爺家。
爺爺家的電視有幾十個臺,我去了必看中央六(電影頻道)。
奶奶因病臥床,每次我來,奶奶都用顫抖的手把遙控器拿起來示意我:“來,給你看電影。”
家里有個復讀機,用來聽英語聽力磁帶的(記得很清楚是蘇有朋代言的步步高),我也拿來聽歌,經常去音像店買磁帶,2到5元錢不等(當然不是正版專輯),直到現在我老家的一層抽屜里還放滿了各種類別的磁帶:影視劇金曲,經典英文,新歌匯編,周杰倫,羅大佑,鄧麗君……
后來家里買了DVD,我就去路邊攤買兩塊錢一張的光盤,那個時候感覺DVD好神奇,兩塊錢一張的盤,里面二十幾首歌的MV。
初中,考試成績好,母親獎勵了我一個MP3和一個彩屏手機(話說小時候所有值錢東西都是考試考得好母親給的獎勵,從那時起我就意識到,想要的東西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
那個時候的MP3,用5號電池,容量128MB,能存40首歌左右。手機雖然是彩屏的,但是屏幕很小,倒是能放視頻,只能放3gp格式的視頻。
去音像店給MP3下載歌曲,一塊錢十首,給手機下載電影,一塊錢一部。
家里沒有電腦,我喜歡聽歌看電影,又不舍得去音像店花錢,所以只能去網吧。
從小不喜歡網吧游戲廳的氣氛,每天放學回來經過幾家網吧和游戲廳,我都離門口遠遠的,感覺里面全都是壞孩子(我小時候好天真有沒有,其實現在除了招人也幾乎從來不去網吧,倒是很喜歡電玩城,因為有很多有趣的設備)。
自己不敢去,父親周末帶著我去,我記得好像是2塊錢一小時。父親在一邊,有時候帶本書去看,有時候什么都不做(有沒有感覺我父親很開明)。
那個QQ還沒有普及的年代,對電腦一無所知的我很快自學了多種下載電影、歌曲的方法(十幾年以后,父親才開始請教我怎么下載電影和手機鈴聲)。
兩塊錢可以下載好多歌和電影,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了,幾乎每周末都讓父親帶著我去網吧,旁邊的人都像看節目一樣看著我倆,來網吧不玩游戲的還不常見。
考上了市里唯一一所省重點高中,入學之前的空當,家里置辦了第一臺電腦(什么第一臺,到現在還沒換過,還在艱難地運行中,Windows Vista家庭版系統可以想象)。
最高興的當然是我了,開始嘗試玩游戲了,開學以后,我怕自己上癮,就讓父親給電腦設了個密碼,這樣周末白天父母不在家的時候我就不能玩了(赤裸裸地炫耀我的自制力)。
游戲玩著玩著就膩了,而且感覺玩游戲會很累,于是又撿起了因為中考暫時放下的電影和音樂。
因為有了電腦,這個愛好的實施更加方便了。
放假的時候每天晚上必看一到兩部電影,上學時每周末看四五部。
手機越來越先進,里面存了幾百首歌,不停的換。
喜歡按照我的分類方式在電腦里創建文件夾,把上千首歌分門別類。
建了一個word,從高中開始,每看過一部電影,如果感覺好,值得以后再看一遍的話,就把電影名字記錄在這個word文檔里。
后來就到大學了……
再后來,怎么聽歌和看電影,大家就都知道了。
上述兩個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
剛才看了一下,word文件里,累計1000多部佳片,可想而知我看過了多少電影,這一千多部還是去掉了我不喜歡的或者我覺得不值得看第二遍的。
講了我小時候是怎么看電影和聽音樂的,不知道是否勾起了您的回憶呢?
歡迎在評論中分享您的經歷。
-end-
文/走小將 ?簡書作者 ?一個愛寫文的工科男
封面手繪:走小將
[文章版權歸作者走小將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作者本人,未獲得作者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