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很多負面情緒,焦慮、生氣、悲傷等。這些負面情緒不僅會影響心理健康,還會影響身體健康。過多的負面情緒處理不好,積壓在心理,存在于潛意識之中,甚至會影響孩子今后的性格和心理。
孩子有負面情緒時轉移注意(只能暫時忘記),否定感受(這只是小事),講大道理,給出建議,打壓等都是不妥的,有的只能暫時解決問題,有的只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傻或是生氣、憤怒。孩子需要有人理解和接受,為他的情緒找到一個理由或是缺口。你的接受也許會讓他自己變得平靜,從而嘗試著自己去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也許會讓他委屈的大哭,哭的同時,他的傷心、不滿也得到釋放。
某個中午我在做午飯時,兒子遞給我一個蛋,說他中午想吃。中午我準備燉肉餅湯,就順手把蛋敲進了湯碗里。我心里還未自己的快速反應叫好,這個方法省時、省力、又營養。在兒子的催促聲中,蛋煮熟上桌了。兒子一看,我不吃這個,我要吃大蛋(指煎蛋)。一般這種情況都是無法挽回的,我一籮筐的解釋他都不聽,只會生氣、大叫。然后我由講道理,變成不理睬,他就會大哭,餓一餐。
這天我想試試接納法,嘗試去理解他的感受。他開開心心的給我一個蛋,希望我煎給他吃,好不容易蛋熟了,卻不是自己想吃的,那個失望和生氣可想而知。這樣想之后我們開始了不一樣的對話。
兒子:“我要吃大蛋(指煎蛋),我不想吃這個?!保ê苌鷼猓?/p>
我:“你想吃大蛋?!?/p>
兒子:“我就要吃大蛋?!保ㄉ鷼猓?/p>
我:“媽媽弄錯了,你不想吃了?!?/p>
兒子:“我什么都不吃了?!保ㄒ稽c生氣)
我:“沒有大蛋,你今天午餐不想吃了。那你去玩吧,這個我吃?!?/p>
兒子:“這是我的,我要吃?!?/p>
兒子其實煎蛋、煮蛋都吃的,他更喜歡煎蛋。因為和期望的有點偏差,他感到失望。此時他不需要大道理,不需要被告知自己的要求不合理,他只需要有人來幫助他面對自己的感受(他有點失望),因為媽媽的理解讓他從情緒中走出來,面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