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明明是個吃貨,可是只會吃不會做。每每看到各種美食美圖,尤其是出自普通媽媽之手,動手能力差的我,總是自嘆不如,唯有羨慕。
每位媽媽都有自己的超能力。
雖然不是酒店大廚,卻燒得一手好菜,讓孩子垂涎三尺,還營養健康。雖然不是攝影大師,卻拍得一張張精美照片,滿滿記載著孩子成長的每個瞬間。
雖然不是心理學家,卻曉得孩子的每個小心思,細心地陪伴左右。雖然不是教授專家,卻說得育兒知識條條是理,神通廣大地解決各種第一次……
因為多了“媽媽”這一身份,即使從零開始,也愿意誠心學習;即使不夠完美,也愿意全力以赴;即使麻煩不斷,也愿意迎刃而解;即使事不遂愿,也愿意初心不改。
這就是“媽媽”的單純心思,一切為了孩子,希望孩子一切都好。陪伴孩子成長的同時,也在努力讓自己同步成長。
知識越來越多,挑戰越來越大,孩子的未來,面對的是更加嚴酷的現實和增加殘酷的競爭。
站在起跑線上,希望他不落后,最好還能遙遙領先,然而成長這條路,并非短短的幾年,還得是十幾年,二十幾年乃至一生。
于是,我們能給予的非常有限。也許僅僅是目前能伸手可得的物質保證,又或許是眼下能挺身而出的鼎力相助。
02
那以后呢?
總有那么一天,我們會年老了,力竭了,落伍了,慢慢從孩子世界的中心位置一點點挪到了邊角位置,再也掌控不了他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個行動。只能遠遠地觀望著,祈禱著。
因為孩子終究會長大,會成熟,終究需要自己直面自己的人生,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為自己的夢想追逐。
我們沒辦法陪伴他的每時每刻,也沒辦法保護他的每個過程。
超能力的媽媽,或許給不了太多的東西,只是一頓飯菜,只是一張合影,只是一句詢問,只是一個擁抱……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也沒有太多的意外驚喜。
因為滿滿的關心和疼愛,滿滿的善意和努力,滿滿的信任和放手,無形中,增加了孩子滿滿的自信和樂觀,滿滿的魄力和拼勁,滿滿的堅韌和執著。
而這些情商法寶,精神利器,將一路伴隨著他,就像小時候,牽著媽媽的手,暖暖的,穩穩的,牢牢的。
不需要質疑,不需要擔憂,不需要徘徊,心中堅定,外物何來干擾。
03
原來媽媽的超能力,不只是表面的這些吃吃穿穿,玩玩樂樂,更厲害的是這潛移默化的“潤物細無聲”。
開學季,媽媽們又要開始忙碌,督促起床,三餐安排,接送上下學,輔導功課,往返各種興趣班,還少不了穿插其中的游玩體驗。
一天的時間,不為別的,單單對付孩子,就已經滿滿的,更何況,很多媽媽還得上班,還有自己的事業。在孩子和工作中,總要平衡。
曾看到過有文章提出,問職業女性:如何權衡家庭和事業,是含有歧視的,因為男性,從來不會涉及到這個問題。個人卻認為,這并非是歧視,而是國情所致的現狀,實實在在的真實問題。
傳統觀念中,女主內男主外,而現代女性越來越追求自立,自我價值,真正的全職太太、全職媽媽越來越少。如非家庭原因所致,必須二選一,相信這個全職比例會更小。所以,對于孩子,作為媽媽的我們,重心還是有所偏向的。
即便我們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的計劃,但是涉及到孩子,無法平衡時,即便遺憾或是無奈,也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照顧好孩子。
或許是母性所致,責任所致,又或許是媽媽的超能力也在于此,不管發生任何事情,孩子是第一考慮對象,如條件反射一般,不需要多余的思考。
每位媽媽都有自己的超能力,就算做不出可人美味,說不出甜言蜜語,更沒有博聞遠見,因為有至純至真對孩子的愛,用自己的方式,也能施展出自己的能力,讓孩子幸福滿滿,快樂滿滿,收獲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