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學之前,我就是一個留守兒童。隨爺爺奶奶住在一個小山村里,那里屬于嵩山余脈,我們的房子是個四合院結構,建在半山坡上,真應了陶淵明那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不過,我采的不是菊花,而是蜀葵。
那時候我還不知道它就叫蜀葵,我甚至從沒想過它是應該有個名字的。
這花是我們村子里最尋常不過的花了,隨便一戶門前都有幾株,路邊一片片地瘋長,能燦爛整整一個夏天。
新結識的女孩子告訴我:“這花是能吃的。”
“真的?好吃嗎?”
“真的!不信我吃給你看。”真的摘下一朵,咬了一片嚼了起來。
我看她真的吃了下去,才半信半疑地摘了一朵花朵飽滿的,撕下一瓣擱在嘴里。
沒什么特別的味道,既不香甜,也不苦澀。就像我們的每個日子一樣。
女孩子們無論在哪里,總是愛美的,我們經常摘下很多花當作過家家的道具,既可以當“媽媽”的頭飾,也可以裝進盤子當一家人的“晚餐”。
幾年后,我離開了家鄉,回到父母身邊,再也沒回過老家過暑假。再然后我去了北京,去了很多很多地方,經歷了許多或好或不好的事,那些關于夏天的記憶,都沉淀在了記憶深處,偶爾也會想起午后院子里那斑駁的陽光,紅燦燦的石榴樹,可是那些與蜀葵有關的記憶都淹沒在了時光里。
前不久,董卿主持的《朗讀者》大火,第一期的嘉賓,一對坐擁鮮花山谷的60后夫婦也隨之爆紅,他們甜蜜如初見的愛情讓無數網友羨慕嫉妒恨。來自成都的周小林就因為一句承諾,花了10年時間,為妻子殷潔打造了一座1200畝的鮮花山谷。這對夫婦的故事我很早就看過,所以并不訝異,讓我眼前一亮的是那一大片蜀葵花海。
我那塵封多年的記憶一下子翻涌了出來。
據說在這十年的時間里,周小林從一個植物的門外漢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蜀葵專家,并研究出版了國內第一部蜀葵專著《中國蜀葵品種圖志》。周小林送給妻子的私家花園也成了世界上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蜀葵花園,甚至還有專門跑來考察學習的專業學者,來深入了解蜀葵文化。
我突然發現,我竟然對這種花還一無所知。那么,今天我就來八一八蜀葵的前世今生。
名字的由來:原產四川
很早就在小說里聽過蜀葵這兩個字,只是一直無法將它與我那么熟悉的花聯系起來,所以見到鮮花山谷的照片時不僅一聲驚嘆:“哦,原來就是它!”
這才知道因為它原產于中國四川,所以才有“蜀葵”這個美麗的名字,現在已經分布很廣,華東、華中、華北哪里都能見到它的風姿。
蜀葵的植株是直立而挺拔的,高度可達兩米多高,而且紅色品種最為常見,所以也有“一丈紅”的別稱(看過《甄嬛傳》的寶寶是不是頓時覺得血腥了許多?)
蜀葵是當年播種、當年就能開花的花種,通常在5~8月開花,而且花繁、色艷、花期長,花呈總狀花序頂生單瓣或重瓣,有紫色、粉色、紅色、白色等。
講真,周小林寫的書我還沒看過,市面上還沒有一本書能夠講清楚蜀葵的品種,只能按照顏色來區分啦~~蜀葵的花拿來插瓶想必也是極好的,以前怎么就沒想到呢?蜀葵還有藥用~~全株可入藥,有清熱解毒、鎮咳利尿的功效,以前真是小看它了。
蜀葵十分耐旱,超級喜歡陽光,也是手殘的五毒少女們不妨一試的品種哦。
唐朝的大詩人岑參,也就是寫過千樹萬樹梨花開的那位,為蜀葵寫過一首詩《蜀葵花歌》:
昨日一花開,今日一花開。
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
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掃。
人生不得長少年,莫惜床頭沽酒錢。
請君有錢向酒家,君不見,蜀葵花。
讀完不覺十分傷感,他是說,人生苦短啊,讓我們及時行樂吧。
我想說的是,人生苦短啊,讓我們盡情折騰,去尋找自己喜歡的事情、喜歡的人、喜歡的地方,把人生真正過成專屬于自己的模樣吧!人生不得長少年,莫要遺憾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