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瑜伽

我與瑜伽

金珠瑜伽45天精進教練班第二期? 李莉紅

初識瑜伽是小時候在電視上,張蕙蘭老師坐在海邊頭戴花環,用她特有的聲音在引導“吸氣”,“呼氣”。當然,當時并不知道這是瑜伽。

初次開始練習,是緣于一位學佛的好友,他很早以前就接觸并且練習過瑜伽,他教了我駱駝式,而我因為身體的柔韌,可以很輕易地做到,于是他送了我一本張蕙蘭和柏忠言編著的《瑜伽——氣功與冥想》。所以,我對瑜伽的初學是自己對著書自學。斷斷續續,而且每次練習的時間也不長。

去年年底,因為身體每況愈下,精神狀態也不太好,失眠非常嚴重,醫生開的藥每天要一把一把地吃,吃了之后一切也并沒有好轉。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去了瑜伽會館練習。每節課70分鐘,每周大概去兩三次,上過經絡瑜伽,肩頸理療,脊柱理療,辦公室瑜伽,瑜伽伸展,哈他瑜伽,陰瑜伽等等,最喜歡上的是昆達里尼瑜伽,特別喜歡唱頌和冥想。自從練習瑜伽之后,我的身體狀況逐漸好轉,再也沒有失眠。

Yogi Bhajan 有一句話對我影響很大:“If you want to learn something, read about it.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something, write about it.If you want to master something ,teach it.”我熱愛瑜伽,瑜伽讓我變得快樂,我想把瑜伽帶給更多的人,可是我自己要想掌握它,我就必須要去教授它。所以,在今年暑假的時候,我走進了金珠瑜伽學校的課堂。

第一堂瑜伽的理論課是吳國老師講瑜伽的起源,第一節體式課學習的是基礎拜日。負責我們班教學的除了吳國老師,還有愛愛老師。兩位老師的教學各有特色,但都同樣細致認真,也非常嚴格嚴謹。將近一個半月的時間里,在老師們的悉心指導下,我們從瑜伽的習練者甚至是門外漢,慢慢地完成向瑜伽導師的轉變。從只知道自己埋頭練習,到能夠比較流利地說出每一個體式的口令流程,包括講解要,引導感受功效。45天的學習,從瑜伽的起源,傳統瑜伽的修持理念,瑜伽的發展,宗教人物和瑜伽經典,瑜伽流派,到瑜伽調息術、瑜伽休息術、瑜伽的注意事項、瑜伽的契合法、呼吸法、調息法、瑜伽六業、《瑜伽經》;從瑜伽的各種坐姿到瑜伽體式的分類;從傳統哈他瑜伽、古典高溫瑜伽二十六式、到理療瑜伽(期間學習了骨骼、關節、肌肉、心臟的有關知識,以及伸展技巧在私教課中的運用)、傳統流瑜伽、昆達里尼瑜伽(期間學習了人體能量系統三脈七輪,還有幾套特別棒的奎亞、唱頌和冥想)......短短的時間里,收獲了滿滿的知識,滿滿的能量。同時,在金珠瑜伽的大家庭里,也收獲了關懷,收獲了友誼,收獲了成長。

忘不了每天上午將近兩個小時的體能練習,我們在瑜伽墊上揮汗如雨;忘不了體式教學時,吳老師的細致、較真和不厭其煩;忘不了口令流程說得結結巴巴的時候,吳老師的嚴厲批評;同樣忘不了愛愛老師課堂上若有所思說出的那些話語:謙卑是任何一個瑜伽習練者和教師都要具備的重要品質。痛是我們的無上上師。在瑜伽里沒有對錯......

課程結束了,我們又重新回到各自的生活。閉上眼睛,老師和同學們的形象卻清晰得仿佛就在眼前。瑜伽讓我們走到一起,瑜伽也會永遠地把我們聯系在一起。走出金珠瑜伽的課堂,是我們瑜伽之路的新的開始。不管有沒有教授瑜伽,我希望我能每天保持習練的習慣,保持冥想的習慣,保持誦讀《瑜伽經》的習慣。瑜伽讓我們的身體變得美麗、優雅、力量、結實;讓我們的心靈變得平和、喜悅、寧靜。愛愛老師說,因為我們的身體里都住著一個古老的靈魂。我相信,就是這樣。所以,我遇見了瑜伽,遇見了同樣熱愛瑜伽的這一群人。感恩這一切。Sat Nam.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