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口的故事》寫了牲口在不同時期的情況。兒時家里的牲口,山地里的牲口,抗戰時期自己與毛驢隊的經歷和回鄉看到駱駝耕地的奇景。牲口經濟人趕集日騎驢去喝酒,回程時神氣的像目空一切的將軍。比喻很精當。寫看到駱駝耕地的情況時,讓人不覺莞爾“高峰長頸,昂視闊步,像一座游動的小山,顯得很不協調。我問鄉親們怎么回事,有人告訴我:不知從哪跑來這么一匹餓壞了的駱駝,一直跑到大隊的牲口棚,伸著脖子就吃草,把棚子里的一匹大騾子嚇驚了斷韁竄出,直到現在還沒找回來。一匹騾子換了一匹駱駝,真不上算。大隊試試它能拉犁不,還行!”
《貓鼠的故事》諷刺寫的好。他詳細寫了城里鄰居家的貓多么多么金貴,吃的用的比人都還講究,不成想安逸卻剝奪了貓的本能,讓他去吃一窩小鼠。灰溜溜逃走了。主人氣不過,用手摁著貓去吃老鼠,反被老鼠咬了一口,狼狽就醫。而村里他侄子家的一只剛斷奶的小貓,看似弱不禁風,卻可以輕松咬死比它個頭大的老鼠,并吃掉。
《火爐》這篇文章的結構緊湊。寓意深遠。我讀過多遍。先交代了爐子的來歷,多年以來人情冷暖,滄海桑田,爐子始終與其為伴。作者幾次遷居,房子更換了,爐子留著。與作者同住的人們,或去世,或離開,或另立門戶,爐子還留著。給作者暖意,讓作者飽腹。作者視爐子為朋友,其實爐子也是作者的象征,爐子只需煤球就會燃燒,作者只需溫飽,有立足之處就可以滿足。他們都不僅存在,還都釋放著自己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