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結婚后,收到了不少人提問,其中問的比較多的問題是:你是如何找到另一半的?
正好趁這個假期的時候,想詳細分享給朋友們,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有一些啟發。
我有做過統計,在認識我先生之前,從2014年到2017年之間,這3年時間,我至少有認識100+男生,加了微信,這其中見面大概一半左右,平均下來一年見面10多個男生。那你可能會想怎么會有這么多男生見?
概括來說,人與人認識一開始無非兩個方式:現實生活中認識或者網絡虛擬世界中認識,最后這兩個方式會交織起來,現實中認識了之后會加微信、微博等,網絡上繼續增加了解;網絡世界中認識了之后會開始線下見面。我們脫單談戀愛也是這樣。
我認識的男生主要是通過:
第一,現實中:家人、親戚、同事、同學、朋友介紹;
第二,現實中:各種校友會、讀書會、老鄉會、興趣類等各種活動;
第三,網絡上:3大相親網站、學校BBS、相親等公眾號
?介紹
一般進入了職場,如果還是單身的話,身邊的人會關心你的個人狀況,尤其是過年回家的時候,家人親戚在一起的時候聊天自然而然會說起來,你還是單身啊?我正好認識誰家親戚的小孩,他------你們可以認識一下?一般介紹就開始了。
一開始,我還不好意思,而且覺得有些反感,怎么我才一工作,就要介紹對象,我還小呢,我可以自己認識,不需要介紹(那個時候有個心態或者說旁人也會有這樣的認識,覺得靠介紹是丟臉的,能夠自己認識找到才是棒的)。后來心態調整,發現身邊很多人也是通過介紹找到不錯的對象,慢慢也接受了這樣的方式。
所以,如果有人給你們介紹,而且是真心想幫助你,可以試著接受,多認識一個人也挺好的,而且也不是說認識了就一定要結婚。
家人和親戚那邊主要感謝的是我爸媽和我們家的親戚、爸媽的朋友,我爸媽真的是不遺余力,遇到熟識的人大家聊天起來,就說:“我菇涼還沒找到對象,你那邊有沒有認識的合適的男生?”我爸爸也是呢,我爸也和他的同事,甚至他的領導,說起這個事,現在想想當時他們真的為了我操碎了心。
所有的親戚也是竭盡全力,不談我姑姑介紹他的鄰居,甚至在外地工作(非上海)的姑父的同事也都問是否有在上海的合適的男生;我表姐的在上海的同學------等等不少。
同事、同學和朋友這個是我自己和他們說的,我主動和他們說起我現在還單身,有什么合適的對象幫忙介紹。不管有沒有,他們一碰到合適的第一反應至少是想到我,和我聯系問我。事實也確實是這樣。
恰好,我和我的先生認識就是相親介紹的。
很像保羅·戈埃羅的《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說的那樣:“當你全心全意夢想著什么的時候,整個宇宙都會協同起來,助你實現自己的心愿。When a person really desires something,?all the universe conspires to help that person to realize his dream.?”
活動
最近受疫情各種新聞的影響,情緒未免有些低落,這幾天無意中看到吐槽大會第四季最后一期,邀請的是蕭亞軒和黃皓,真的好甜蜜,“狗糧”都吃撐了。網絡上,蕭亞軒被稱為“戀愛小天才”。她有十條戀愛準則:
第一條就提到“一定要出門認識新朋友”,劃重點,里面提到出門出門出門,不是宅在家里。
年前,我和一朋友出來聚聚,她是我高中同學,也在為個人問題而發愁,我問她平時都干什么,她說一下班就回住處,叫叫外賣,吃吃零食,看看劇或綜藝,玩會兒手機,周末宅在家里睡個懶覺,打掃下衛生,偶爾和老朋友約出去吃個飯。
這樣宅家里,怎么有機會認識男生呢?怎么能夠脫單呢?坐在家里,天上不會白白掉下個林妹妹或者真命天子。
我有段時間也很宅,不出去,后來我深受好朋友甜甜的影響,她帶我參加朋友聚會,校友活動拉我參加。在她的影響下,我滿滿也增加了出去活動的頻次,增加出席率,參加活動真的認識了一些異性。
一般來說,可以出門參加的活動有很多,活動包括并不局限于各種校友活動(大型的、小型的、專門學科的)、讀書會(趁早)、老鄉會、興趣類等各種活動。
我加入了很多組織和社團,它們都不間斷地會有各種各樣的活動。我加入了古典老師的新精英生涯、瀟灑姐的趁早讀書會、李笑來老師的七年就是一輩子、耐克ntc(就是在它的活動上見到了科比)------等等不一而足。
我現在時常聚聚的,不僅僅是經常玩的同學,還有很多是參加各種活動認識的。我在網上認識的一個朋友,從未見過面的微信好友,她和她先生就是在一次別人組織的打羽毛球活動認識的。
就像王瀟-瀟灑姐說的:“一切愛情活動和商務合作的促成,都取決于出席率。”她和她的先生認識也是在北京的一個飯店的商業活動認識的。
你怎么不知道你的另一半也會在你某次的出門認識ta了呢?
?網絡
讀書的時候特別喜歡逛學校的bbs,以至于畢業后的1-2年也還是經常上去看看,尤其是找對象板塊,會有一些校友分享通過bbs找到對象的經驗,也會有一些人在網上征婚(當時我們俗稱“掛牌”)。我也掛過,當時我記得還留了郵箱地址,真的有不少人發郵件過來。
2015年相親app的興起,大家轉而使用app。我有朋友zz(讀書的時候一起在外上輔導班認識的),她就是通過某緣認識的,當時她還給我很多指導和幫助。我也花了幾百塊買了會員,可以看到別人發給我的消息,還真有認識一些男生。
這里又不得不提到我爸媽,大概是2016年7月份的時候,我媽媽偷偷在我朋友圈找到我的照片,然后注冊三大相親網站,后來某兩個網站合并。一開始我還覺得爸媽挺不尊重我的隱私,后來慢慢我也接受了,因為看到媽媽帶個老花眼鏡在那邊一字一句看男生寫的介紹,搜索男生,看男生的照片;周末和老爸兩個人看的電視節目變成了《非誠勿擾》。那個時候,我意識到自己不能這樣,不能都接近30歲的人了,還要父母這么操心,畢竟這是我的事情,我應該來做這些事情。
再加上上面提到的zz和甜甜當時都是通過3大相親網站找到的,那我覺得這個方法肯定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現在一些微信公眾號辦的不錯,也有一些人通過一些相親公眾號找到了。不管網絡的形式發生了什么變化,是bbs、是app、還是公眾號,但是實質還是一樣的,幫助你認識志同道合的有緣人。
有人看到以上方式可能會覺得太坎坷了、太復雜了、用了這么多的方法,才有可能會找到現在的mr. right,但是有些人就不需要通過這些方式。對,我身邊有很多優秀人士,有一對他們幼兒園認識,大學戀愛,從校園到婚紗;比如說有朋友說陪朋友吃飯,飯后就有一起吃飯的男士追她,然后順理成章地戀愛、結婚。優秀人士脫單方法真的是可遇不可求。
但是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普普通通的人,蕓蕓眾生,我也是,普通人要獲得一個什么,是需要付出一些努力的。就像一個網絡紅人燕公子說過一句話:
最后一句話我想改為:那么我都能夠找到另一半,可能你也一樣。
你找到你的另一半,是線上還是線下、是別人介紹還是自己認識、是聚餐認識還是秋游認識,你也不知道你會在某時某刻某個地點與ta相遇,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方法你是否都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試過了。
最后想用一句話與大家共勉:
世上總有人在等待著另外一個人,無論是在大沙漠還是在大城市。當這兩個人最終相遇,四目相對的時候,過去的一切和將來的一切全都無足輕重了。(來自《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
參考文獻:
1、《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
2、王瀟-瀟灑姐語錄,引自微博@王瀟_瀟灑姐
3、蕭亞軒十大戀愛守則,摘引自網絡
4、燕公子《戀愛口語》封底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