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蔡崇達的作品集《皮囊》,它是來自于小妹萍萍的推薦,《皮囊》里寫外婆的母親,失去了女兒卻沒有哭泣,問她為什么,她說因為她“舍得”,當作者詢問她對舅公游泳訓練的狠心傳言時,她說“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如果你整天伺候你這個皮囊,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材“,就是這個堅硬如石頭的老太,92歲高齡還可以攀到屋頂去修補漏洞, 我們的年齡還有什么不能做的呢。
《母親的房子》讓這個由她和父親撐起的家看上去更圓滿,忍受侮辱堅決把一棟房子建起來,明知道要拆遷,作者還能夠支持媽媽的做法,體現了他孝順的一面。
《殘疾》是一篇讓我感動淚流的文章,得了偏癱的父親,為了能恢復正常的行走,每天堅持鍛煉,可是當父親發覺鍛煉也沒有好轉時,他還繼續和身體的偏癱做斗爭中,即使刮風下雨不顧家人的反對也要出去鍛煉。文章最后當作者來到已經去世的父親面前,他咆哮,他大罵,都是因為他不相信父親就這樣走了。可是當親屬說罵爸爸,爸爸會流著血走的時候,作者馬上像哄孩子一樣說爸爸你走吧,好好走,我知道你真的很努力了。最后號啕大哭對爸爸的不舍。這讓我想到我的爸爸現在身體硬朗對于我講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天才文展》天才文展的出現,剛開始讀起來讓我眼前一亮,一個只是快要中考的孩子,內心抱著夢想去學習,直接的動力無限啊,真想馬上說給兒子聽,可是讀到后面看到文展的思想發展的方向出了問題,這不是我想要的結果,我一直以來就告訴自己不能忘本,我的兒子也不會忘記他出生的家鄉,以及家鄉陪伴著長大的一草一木還有眾多關心他的長輩們。
《回家》這一篇記憶最深的一句話就是“春節不回沒家,清明不回沒祖”想起這些年雖然沒間斷到了清明都去嫩江縣公公婆婆祭的墓地祭掃,但是只是回了一次日照老家。待到明年清明時回日照老家給家族的墓地祭掃一下。讓老祖們看一看,有著他們的血脈的孩子,又回來看他們了。
人各有異,這是一種幸運:一個個風格迥異的人,構成了我們所能體會到的豐富的世界。但人本質上又那么一致,這也是一種幸運:如果有心,便能通過這共通的部分,最終看見彼此,映照出彼此,溫暖彼此。……蔡崇達
通過寫作進階營我們彼此鼓勵、溫暖彼此,感恩一路有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