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醫院去辦點事兒,看到特別溫馨但又特令人心酸的一幕,兩個年齡加起來至少超過一百四的耄耋老人,老頭病殃殃地坐在輪椅上,溝壑縱橫的蒼老的臉上沒有一絲生氣,身后推著輪椅的老婆婆也并未好到哪兒去,干枯瘦弱的軀體,渾濁無神的眼睛,她顫顫巍巍地費力地推著輪椅,偶爾會俯下身子,用自己那青筋凸顯的干瘦的手,拉著老伴那因無力而耷拉著的同樣蒼老的手,輕聲念叨著什么,似撫慰,又似訴說。
那一刻,我心中涌現的是對“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最大敬畏。
奶奶不識字,貧血,嚴重暈車。因此她到過的最遠的地方,也不過是鄉里的集市。今年春初,七十多歲的爺爺因輕微中風而住進了鎮上的醫院,即使是難得的單人病房,各方面都比較方便,他卻總不習慣,念叨著要回去,他說結婚幾十年,從沒有單獨留奶奶一個人在家。第二天一大早,有人急促地敲開了病房的門,瘦小的奶奶裹著頭巾,背著孫子曾用過的書包,氣喘吁吁地走了進來。我很驚訝地問她怎么找到的地方,她略顯得意地說自己是如何攔車如何問路然后又是如何找到病房的,我驚訝地問:“不是暈車的嗎?”因為奶奶暈車她是寧愿走一個多小時路也不愿坐幾分鐘車的。她的回答是:“我怕你爺爺不習慣”。我看著她因暈車而發白的臉,看著她從笨重的書包里掏出爺爺熟悉的物具,想象著同樣七十多歲的她在車上的煎熬以及在陌生街道的茫然,關于感情,似乎又通透了一些。
他倆結婚時不過是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是無關愛情的。但是幾十年的陪伴與相守,感情的基礎卻是根深蒂固的。爺爺喜歡吃咸點,奶奶喜歡吃淡點,因此每次炒菜時奶奶都會在炒好之后給自己盛點出來再加鹽;奶奶性子急躁,爺爺性格平和,因此每次奶奶大發雷霆狂風驟雨時爺爺都會俯首帖耳言聽計從從不頂嘴;爺爺在山間勞作奶奶會吩咐孫兒們送茶送點心,奶奶去山間時間長了爺爺會吩咐孫兒們去接奶奶……爺爺和奶奶可能一輩子都沒有對對方說過“我愛你”,但是他們對彼此的愛,卻如潺潺流水,溫暖了彼此的整個生命!
似乎真正的愛情,從來都不必轟轟烈烈的,于漫長的歲月中,陪彼此青絲至皓首,許對方一世之安好,才是對彼此最長情的告白。
我家李先生是個公認“情商低下”之人,初識時甚至區分不了玫瑰與康乃馨,送出的第一個“驚喜”是最新版的現代漢語大字典,收到的禮物從來都是最實用最無“浪漫”可言的……對于一個曾滿腦子都是理想主義的偽文藝小青年來說,似乎一切都是忍無可忍的。但當看到每次為了短短的相聚而風塵仆仆趕路的他,看到為了改善伙食而認真研究菜譜的他,看到為了未來而四處奔波任勞任怨的他……似乎從來都無關愛情,但又似乎點點滴滴都有愛的存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正如有人說,真正好的愛情,戰得勝時間,抵得住平凡,經得起離別,受得住想念,扛得住動蕩。
愿你我都能相信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