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這代人的有生之年,有個不可逆的現象教育分層,教育不公平。
一,教育分層定義
教育,科舉教育防止社會分層,皇帝最怕的地主官僚,科舉制有效解決社會分層,農民家庭有可能翻身。因為科舉存在,社會是開放式的,呈現上下層流動。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上沒有出現分層,貴族和平民用的是同樣的教材和教育方法。
我們今天所講的分層是西方意義上的分層——階級分層。
階級社會定義,印度種姓社會,由血緣決定,出生決定,而不是由錢決定的。美國仍然是個分層社會。
eg: 房價,中國均勻下跌,美國斷崖式下跌,分窮人區和富人區。硅谷帕拉圖和東帕拉圖,最核心區別,人不一樣,人培養下一代的方法不一樣,社區自制教育。
二,美國教育分層
如果你不了解美國教育,你會驚訝于中美教育的差異。如果你了解美國教育,你會驚訝于中美教育的相似。
小明——見世面窄,打扮土,考取了清華大學,應試教育產物
大衛——各種興趣班,素質教育的產物
但大衛處境不如小明,因為面對的是不確定的結果。
私立學校沒有明確的招生標準。
華人學生帶著自己的規則理解美國教育的標準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最核心的是白人Westin文化,著名高校是為這部分人服務的,為此這些學校在招生上分如下幾個階段:
1,關閉大門,入學考希臘語拉丁文,后發現無法吸收其他族群的優秀人才
2,開放門檻,猶太人上來了,7%到27%,
3,關閉大門——強調素質教育,沒有具體標準
4,開放門檻,美蘇爭霸時期,吸引人才
用考試成績把其他階層的精英招進來,想要進入名校需具備以下幾點:
1,有特長,特別是有體育特長,如擊劍,花樣滑冰,這些運動是用金山銀海堆出來的,區分出貧困和富裕家庭
2,有校友,新生入學,校友面試
招收校友的孩子是建設社區文化的一個部分
3,捐款,華人不喜歡捐款,招收華人孩子會讓大學的財政收入相對薄弱。一個族群給大學的貢獻越多,越愿意招收這個族群的孩子。
美國的教育分層是一個鐵門坎。教育分層是一個側面,實際是社會分層。
美國窮人擺脫貧困方式:
1,結婚之后再生孩子,美國窮人沒有自控力,大部分是單親家庭,沒有時間和孩子交流,孩子智力發育低。
2,高中畢業,美國差生忘了去學習去考試,智力發育水平和社會認知工作低,被牢牢鎖定在社會的底層。
貧窮本身就是一種專治。限制你的是你的父母,朋友,社區。
3,有份全職工作
社會真正分層是觀念分層
美國教育是在打造一個工具,變成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KIPP,做應試教育。跟原來的社區切割干凈。有個非常復雜的獎勵體系。
素質教育是在中產階級展開。培養中產階級人格,培養工藝品,不是藝術品。披金戴銀更加優秀,等待被社會挑選。
美國頂級精英,不是讓孩子變得更好,是培養他們決策的能力。不講究紀律,你是你的船的主人,我們要教你的是決策快慢。讓孩子欣賞,選擇和改變世界。
中產階級是家庭和學校共同起作用,讓孩子變得優秀來等待被挑選。
三,中國教育分層
中國在財富上出現了分層,但教育上還沒出現分層。未來會出現分層,不是價值判斷,是事實判斷
1,經濟原因,貧富差距出現,尊重私有產權。家庭越富有,孩子享受的教育越好,未來越有錢。
2,社會原因,變得越來越復雜,沒有任何人說我能駕馭這個復雜。不同社會分層的人,把握這個世界的能力是不一樣的。
3,技術上的原因,人工智能。只有2%的人能把握人工智能這波機會。
出現一種人,英雄。永遠給人驚喜,超越父母,超越自己命運的人。跨越階層,超越自己的人有多了不起。每個人可以通過自我認知提升,成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