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地球這顆星球是何時誕生的,但我們可以肯定,自它存在以來就始終如一地在它的軌道上運行,從不越軌。而且它始終如一地按照大自然賦予的規(guī)律——春、夏、秋、冬毫無變化地變化著。
因為四季輪回的不變,我們已不覺得新鮮與奇妙;因為四季完全不同特征的變化,讓我們體會著完全不同的感官刺激與情緒感受。
如果問:“春夏秋冬,你最喜歡哪個季節(jié)”?回答最多的是“那自然是春季吶”。如果問:“只在春秋兩季選擇,你最喜歡哪季”?更多的回答“當(dāng)然是春季吶”!
有“一年之際在于春”、“一天之際在于晨”的說法,難道是因為季節(jié)、時辰排序的問題,誰在首誰最好?這讓我忽然想到:為什么在最好的春天里患情感性精神障礙的人最多?而一天中最妙的早晨,為啥是抑郁癥的人最難受之時?難道四季的變化與人的情緒障礙有著微妙的關(guān)系?這真是一個讓我好奇的問題,也是暫時說不清的話題。為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我對此問題感悟了一番。
四季與心理障礙的意象性表達
春夏秋冬四季與心理疾病有必然的聯(lián)系嗎?不知道。但有一種現(xiàn)象是存在的,即不同季節(jié)的特征與心理疾病的特征,有著有趣的相似性!
感悟春天,春天是最受寵的季節(jié)。大自然賦予她的不僅是充滿陽光、雨露、鮮花、綠葉那美麗的外表,還賦予給了她溫柔、浪漫、神秘、讓萬物復(fù)蘇的內(nèi)含。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總愛在春天抒發(fā)情懷,也總愛描寫春天的萬紫千紅。男人對春天不屑一顧,女人卻用生命去抒寫春天,老人在春天猶如回到童年,兒童在春天猶如沉浸在童話世界。所以,春天象征生命、象征母親、象征人的情感。
醫(yī)學(xué)界認(rèn)為,春天象征流感、象征疾病的懷孕期(潛伏期)。因為春季使萬物復(fù)蘇,也意味著病毒細(xì)菌的復(fù)蘇。心理學(xué)界發(fā)現(xiàn),情感性精神障礙和婚姻情感問題,卻是春天的來訪者。
情感性精神障礙,是指人的心理和行為表現(xiàn)的抑郁、躁狂、或既躁狂又抑郁。這些情感性紊亂的心理疾病容易在春季發(fā)作,而它們的表現(xiàn)形式猶如春天的另一種特點,那就是春天的氣候變化多端,春天的龍顏喜怒無常。如果說春天的景色是美的化身,那她美麗外表下也隱藏有惡魔般的敵意。它不會讓春天總給人溫馨和笑臉,它的存在,有了春天的驚雷、驟雨和寒潮,這就好似情感性精神障礙或婚姻裂變的象征性寫照。
因為春天有太多的優(yōu)點,所以人們喜歡她。也許正是她的優(yōu)點太多,她才會得意忘形。而情感性精神障礙的人,他們是有著春天般豐富感情的人,也許正因為他們的情感太豐富、太感性化而容易迷失自我。婚姻出問題的人,實際也是情感出了狀況的人。因為婚姻的裂變,本質(zhì)上是情感的裂變,其表現(xiàn)形式的多樣化,就如同是春天那美麗外表下的惡魔的敵意發(fā)作。
春天帶給我們溫暖和快樂,但春天的氣息也在告訴我們:
“不能只要我的美麗,也要接受我的缺陷”。有心理障礙的人,如果能接受自己的陰影或缺點,你將擁有快樂的春天。
感悟秋天與神經(jīng)癥。神經(jīng)癥患者猶如秋天的使者,特別是強迫性神經(jīng)癥,可謂是秋天的寫真——冷酷、嚴(yán)肅、焦躁。感悟秋天,除了她的涼爽、愜意和成熟所給人的快感外,你還會感到:她那嗖嗖涼風(fēng)中滲透的陰沉與冷竣,不禁讓人多愁善感;她迫使樹葉與樹枝脫離的剎那,會讓你神經(jīng)質(zhì)地緊張與惆悵;她讓你興奮而激動地摘取碩果的同時,又讓你有被“閹割”的恐懼。而我們的強迫癥患者的外形(嚴(yán)肅、愁容、固執(zhí))正是對秋景的描繪;強迫癥患者的內(nèi)心(焦慮、浮想聯(lián)翩、愿望沖突)正是對秋意的表達。
感悟人際障礙的患者,是夏天的蟾蜍。夏天,讓我們體會著什么叫激情似火、什么叫浮躁難忍。如果說,春天是萬物復(fù)蘇的季節(jié),那么夏天就是萬物茁壯的時候。可是對于人來說,夏天好像是很不協(xié)調(diào)的季節(jié)。人們贊美她,是因為她的熾熱,象征人所向往的感情程度;人們躲避她,也是因為她的熾熱,讓人感到有被灼燒的恐慌。夏季的蟾蜍,很得意又很脆弱。它得意在夏季的夜晚,那時,它好像很輕松、很徹底地釋放,無所謂打破人們的寧靜。它向往陽光,卻因自卑而不敢在陽光下歌唱,也許是那弱小的身軀受不了光的熾熱。人際障礙的人,就像夏季的蟾蜍一樣,向往走進明媚的世界,卻又恐懼陽光下的人們。
其實,任何恐懼的背后,都深藏著一個人對他所恐懼的對象(或抽象的東西)的渴望。
感悟冬天,有太多的風(fēng)景與美好,也有太多的悲涼與冷漠。冬天象征著死亡,也意味著新生。在人的心理紊亂中,那種“找不到自我”的人格障礙患者,就像是冬天里的嬰兒。如果說,冬天是萬物修養(yǎng)生息的季節(jié),那冬季就是“退回到子宮”最典型的象征。人格障礙的患者,其人格發(fā)展是停滯的、行為表現(xiàn)是退行的。他用自己內(nèi)心那個強大而理想的自我,來理解這個現(xiàn)實世界。他是成人,必須過冬天、穿冬衣,但他的內(nèi)心像嬰幼兒,所以他用單純而幻想的自我,描繪著他冬天的童話生活。他的行為像沒有長大的孩子——依賴、退縮、敵對、固執(zhí)、患得患失、無法抉擇。他處在理想自我與現(xiàn)實自我完全分離的沖突中。
人格障礙患者的新生,意味著打破他內(nèi)心世界的固著、重新培育和整合人格,他才會告別童話的冬季,而進入成人的春天。
心理障礙患者的天空
我們能感悟到,一年中的四季總是在變幻和分裂,卻又總是那么不變和簡單。春、夏、秋、冬各有其特點與個性,各顯其神通與功能。它們互不占有、互不控制、互不侵犯,它們輪流坐莊、按秩序掌權(quán),充分自由地扮演著自己的角色、無怨無悔地履行著自己應(yīng)盡的職責(zé)。有了這份執(zhí)著、這份默契,才有了它們那永恒的獨立與統(tǒng)一、才有了這世界的喧囂與和諧。
《周易》中講到“連天地日月都要隨時間條件的變化消長盈虛,更何況人呢”!這不僅是在告訴人們天地之和諧的道理,也是在希望人們能從中獲知做人的道理。
感悟四季的變幻與和諧,我們會認(rèn)為,人之所以患心理疾病,就是因為太固守某一觀念或固執(zhí)某一個性要求。人的心理痛苦或心理沖突,就是因為他只知進不知退、只愿索取不愿給予、只愿要不愿放棄,到后來,他只能退不能進、只能放棄不能爭取。
我們需要在沉靜中聆聽大自然的傾訴:
我暢想春天,
我感受夏天;
我理解秋天,
我體會冬天。
這,正好是對心理疾病患者的處方:
請享受你春天般的情感,
也請接納你夏天的狂亂;
請你寬容你秋天的失落,
也請擁抱你冬季的嚴(yán)寒。
這樣的心境,你將擁有四季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