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了為什么要出發,讀書筆記

終于讀完了這本書,被定義為電視人的圣經,然而,對于我這樣一個非典型精神產品制造者,這本書有著另外其他的含義。

這里面,有道,有術,還有法

道,是做人之道。

精神導師的對于極致的追求

術是做事的原則

法是關于精神產品制造的具體操作辦法。

書,其實是由18篇關于陳虻的回憶博文組成的,并非他自己成書,而是由那些對他依然充滿懷念的人們為他做的一些事情,希望他的精神能夠通過這本書留下來。

其實,看完這本書,我更想做的是把里面那些我覺得有意思的東西整理出來,處事原則也罷,工作方法也罷,希望對我能有更多的啟示。

和看見最大的不同,就是一個是平視的感覺,一個是仰視的感覺,這才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這才明白為什么說閱讀和看書是和大師的精神交流,這種感覺,很奇妙。

來說說我讀完的感悟吧。

1、思維方法很重要

關于思維方法這個問題,他主要談了這么幾方面內容,一是包括你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包括你判斷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他應該比知識更重要,接受新信息的能力和接收新信息的方法。二是關注思維的轉折點,始終強調的其實還是要改變思維方式,換一個角度看生活。三是要善于提煉歸納,善于舉一反三,喜歡哲理性的思辨。

同樣的,對于團隊的管理,他更注重對于人心里的管理,注重激發人自身強烈的欲望,希望他們能進入思想的狀態,才能真正的開始思考,不是你要他怎么思考他就怎么思考的。

其中,最重要的修煉自己,改變自己、提升自己,因為如果要想做出什么新的東西,最需要改變的是你自己,你要重新做人,重新尋找。超越自己是最艱難的。

一切從未知開始,從未知開始才能忘掉自我。

陳虻講片,很善于從表象出發進入本質,從片子的毛病分析到你創作的動機,解剖你認識事物的角度,然后從根本上改變你的創作理念,讓你從心理往外感到清晰、透亮。

2、要有關心人的態度

放棄你所謂的責任感,放棄你的所謂對文化的深層次思考,像親人一樣去關心你的被拍攝對象,其結果你可以看到最真摯的責任,最深刻的批判。正所謂無所為而無所不為。

3、狀態很重要

當你過于進入、過于熱衷于一個東西時,你就需要放棄這個東西。你只有出去了才能進來,也會只有進來了才能出去。

你必須保持一定狀態,才能得到真傳。

4、關于創作和作品

作品之所以被稱為作品,就是他有主觀的、創作者的思考、思想情感在里面,他才能叫作品。所以必須要找到社會含量的題材,有思想含量的題材,才能去表達。

掛在盧浮宮的是作品,我們現在拍攝的片子叫素描,但是每一個把作品掛在盧浮宮的人都是從素描開始的。

創造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而創造又是一個非常具體的過程。所以,要完成一件成功的作品,同時需要兩種極具反差的品格——靈異奔放和老老實實。對于一個人是這樣,對于一個團隊同樣是這樣。

5、對于片子審查的層次

他說,對于一個片子的審查,我一般分四個層次:第一,看主題,看一個主題有無錯誤,有沒有意義;第二,審結構,有了一個主題,看你用什么方式結構,結構過程中的每個段落,都承載著邏輯功能,是不是每個段落都實現了這個邏輯功能;第三,觀察細節表述;第四,檢查節奏。而這一點,也可以學來當做一片好文的審查方式。

關于典型人物宣傳,要學會挖細節,換角度。

6、結構的力量可以改變敘事的深度和走向

這是對我啟發最大的一段,所以想要好好寫。

真正深刻的表達,實際上應該是依靠結構的力量。結構的力量可以改變這個故事的深刻程度,是可以改變這個故事走向的,是可以改變你要接受的問題的。

一個人孤立的存在是不深刻的,當他和社會發生了某種關系,從他的身上能揭示出我們社會的某種存在的話,這就是深刻所在。

利用結構的力量去深化主題。

結構就是如何選擇配角。

結構的力量是可以改變這個故事的深刻程度的,是可以改變這個故事走向的,是可以改變你所要揭示的問題的。

你的視角有多寬,你觀察一個事物的深度就有多深。當你的思維打開的時候,你就走向成熟。

利用結構的力量加大背景,結構其實就是信息的組合。

加大背景的信息組合,來深化新聞事件的主題。

我們采用的是一種結構方式,相當于新聞的組合信息,圍繞我們的判斷、結論建立信息組合的結構,組織一些和這個結論相關的信息,引導觀眾對結論的判斷。

細節的細節就不再是細節本身,不再是對細節的一個簡單的過渡和描述,他已經發生變化了,而這個變化源于我們觀察的二度創作。這就是我們深刻表達的一種手段,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超越了你表面上表達的那個東西。

9、《必須建立自己對事物認識的坐標體系》

坐標體系,說穿了就是如何確定欄目的價值標準,找到獨特的定位,形成自己的風格。

而你真正的創作的開始是,當你選擇完一個題材以后,你怎樣選擇你關注的方面,怎樣選擇一個小圓。

在一個大圓里面選擇哪個小圓,是你必須做的一份工作。

你必須把你的第二件事,也就是對選題的把握和思考,寫在你的選題報告上,如果你知道這是一件事,確定主題又是另外一件事的話,你只把第一件事告訴了我,你沒有把第二件事告訴我。

為什么目標不堅定?因為你對這個事情的價值認識得不深刻。

陳虻拷問我:你有自己認識事物的坐標體系么?有幾個?

10、《三段式創作法》

經過對不同層面人的調查,你已經積累了大量素材的時候,你才能找到你對問題的判斷,這也就是在拍攝采訪中得到的價值,這種價值往往是一種認識、一種判斷。

這個判斷的表達是通過后期對素材的取舍和剪接來完成的。

素質是怎樣形成和培養?就是平時的積累。

每天都在發生變化,每天都在進行判斷,而你判斷的你不知道對和不對,至少有這樣一種可能性,你面對的和我面對的是同樣的事情,但咱倆的判斷結果可能不一樣,那么結果的差異,就是咱倆素質的差異,想法的差異。

如果你覺得前期費心,你能夠成為一個好編導;如果你覺得后期費心,你能夠成為一個好職員;如果你前期也不費心,后期也不費心,你就該被開了;如果你前期也費心,后期也費心,你就是一個優秀的創作者。

12、關于創新

創新如果從內容、形態、角度三個層面同時進入,這個欄目必火無疑。

精神產品的創作者永遠是在這樣地工作,你不知道這事該怎么干,這是你最好的狀態:你在摸索,你在創造,觀眾也在吸收,覺得你新鮮。

13、關于創作核心和采訪提問

《欄目話運作:前面有目標,背后有理念》

制片人需要不斷總結出這個欄目的創作方法,從最開始定位的調整到基本的理念,到基本的操作技術的運用,讓欄目所有的人都能共同掌握,才能形成這個欄目的水準。

外在形式越簡單的東西,智慧含量越高,因為它已經不再依賴形式了,必須依靠智慧,所以,策劃在當前電視行業中顯現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定要有好的策劃班子,提高每期節目的智慧含量。

面對面采訪的核心問題是什么?第一,你所知道的最重要的、被隱瞞的新聞事實是什么?第二,在整個重要的新聞事實發生的時候你心里在想什么?第三,當事件發生之后眾說紛紜的觀點出現的時候,你對這些觀點的態度是什么?

當你覺得節目對你有挑戰性的時候,對觀眾就有刺激性:當你覺得駕輕就熟的時候,觀眾就不愛看了,這就是電視,這就是文化產業。

我們缺乏品牌意識。創辦新欄目是容易的,守住是艱難的。

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已經取得的某種東西,需要付出更多的思考和更大的代價。但這恰恰是對品牌的一種維護,對皮奶的一種發揚。

《你要往上頂,才能頂出一片新天地》

做電視必須創新,而創新就是永遠做那沒人做過的事情。

其實陳虻的兩個創意,在思想與價值理念上是完全相通:關注人的命運,關注精神世界,正是他做電視一以貫之的堅守。

我沒有三把火,但有兩個想法:第一,通過我們的欄目,要填補中國電視的空白;第二要推動中國新聞的改革。

過著過著,我忽然就明白了,“現在”就是小時候想過無數次要為之奮斗的未來啊。所以最現實的做法就是把現在的事情、眼前的事情做好。今天所作的一切相加就等于未來。

小時候我老聽到一個說法:痛苦是一筆財富。后來我發現,痛苦就是痛苦,怎么能說是財富呢?但是時間長了以后,我發現我從痛苦中走出來,那段經歷對我來說很有意義,那個時候我意識到,當你戰勝痛苦以后痛苦才是財富。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