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還好吧!剛燙發丑三天。
得修兩次才會自然
當然,永遠不會如卷棒一次性卷出來的感覺
………
我不急,等我雙腿長得和心中女神一樣長了
發型再那么好看都來得及。
想起一個段子,我們和女神之間又何止差發型和腿
………
如我北京同學對我說,我喜歡的杜鵑和我們呼吸的都不是一種空氣。
…
我默認
然后
還是迷戀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還是上次的發型師,不愛言語.
問我的發型要求
我說越隨性越好,就要一個弧度
他點頭說:是的,你就適合簡單的。
如此愉快的達成了共識
…………估計發型師也比較喜歡這種要求不多的顧客
發型師多余半句話都沒有
理發的確認真
無論任何行業
我想起那句話:懷著匠人之心
圖片發自簡書App
緊接著是一個女孩,二十五歲。
動作很嫻熟,
一個個程序間歇時跟我談著關于網絡的事情
她說:她也是淺睡眠。很淺。每天堅持運動。
我心里想:難怪喜歡這姑娘呢。原來失眠到一起了。
她說:我很少發朋友圈,有事自己消化,或者寫日記。
她說:你的頭發那么硬,應該也很倔。
我笑而不答。
說起朋友圈只開放近三日的做法,
她說:“其實,只有在乎你的人才去翻你以前的朋友圈”
---“而不在乎的,只是當時看熱鬧”
哦…
說的真是有道理
于是取消了這個做法
其實,我們本身都沒有自己想的那么重要
圖片發自簡書App
想起一個女孩分享的故事:“著名表演藝術家英若誠曾講過一個故事。他生長在一個大家庭中,每次吃飯都是幾十個人坐在大餐廳中一起吃,有一次,他突發奇想,決定跟大家開個玩笑,吃飯前,他把自己藏在飯廳內一個不被注意的柜子中,想等到大家遍尋不著時再跳出來。尷尬的是:大家絲毫沒有注意到他的缺席,酒足飯飽,大家離去,他才蔫蔫地走出來吃了些殘湯剩菜。從那以后,他就告訴自己:永遠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則就會大失所望。”
圖片發自簡書App
活著,你且豐富的活著
活著,你且認真的活著
世界靜極,只見靈魂獨舞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