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上竟然有些抗拒、怠工。一方面是沒有適應新工作,很多事情無從下手;另一方面是自己的私心雜念,想要的東西太多。
于是給自己寫下一段話:
在其位謀其政。
做好當下的事情。
永遠不要逃避。
格物欲,致良知,求無我。
到晚上,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妥妥的回家了。心情很棒,并且重新找回了自信。
2
之前背誦過羅胖的60秒語音,有一段值得我一輩子深深記住,大意是說我們要跳出自己的“感受”,專注于“事實”。
一件事情失敗了,作為一個事實它已然過去。但是我們常常會沉浸在失敗的感受中不能自拔,甚至無法分出一絲絲的注意力來思考可行的解決方案。這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發生。
找同行網是一個真實的商業管理案例分享平臺。我在上面看到過一個案例,老板覺得自己承擔了無數風險、投入了技術和資金,抱怨小股東(也是核心員工)要求的回報太多;而小股東們則認為自己勞苦功高,但是多年來追隨老板什么都沒得到,名譽和利益都歸于老板一人。
后來我回復了一段話:
對小股東來說:
只能看見自己砸了錢、投入了青春;
只能看見公司發展是因為團隊的力量(也就是自己貢獻的力量);
只能看見自己遭遇不公、滿心酸楚。
對大股東來說:
只能看見一己之力把公司做大的功勞;
只能看見自己付出的金錢、技術、資源;
只能看見自己承擔的責任、風險、艱難險阻。
在這樣的視角下,怎么見世界?
怎么消除偏見,平和溝通?
所以你看,如果一個人總是執著于自己的感受,慢慢的就會和整個世界為敵,遇到任何問題都會和別人杠起來,每次都做零和博弈,雙輸,每次都把事情搞砸。
3
我們要放棄一部分安全感,放棄自戀,放棄對良好感受的執著,這時候才能活在真實的世界里,而不是幻想出來的圍著你轉的那個世界。
強極則辱,情深不壽。人活著其實可以學一點“水性”,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包容萬象藏污納垢順勢而為。能力再強、再有自信,最后還是要通過幫助別人、服務社會才能產生價值。
無欲則剛,無我則強。
執念越多,弱點越多。
凈化自己的發心動念,訓練自己知行合一,用理想和善意來驅動自己前行。終有一天,我要達到“無我之境”。這就是我今天的感悟。
晚安伙伴們~
文/劉慕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