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1米太遠,1厘米太近,我想0.5米剛好。
? 曾經看過一本小說,名字是《匆匆那年》。恩,我想你會說,我知道這個拍成了電影。對,但我和它的第一次相見是在學校的圖書館里。它沒有華麗的外表,可以說,它的外表甚至是土的掉渣。但是卻莫名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 小說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男女主角,是喬燃。在微博上看見一句話:多少人用著朋友的名義愛著一個人。我看見這句話的一剎那,想到了喬燃。從高中到大學,你默默地愛護著方茴。看見她笑,你也笑了;看見她哭,你難過了。你一直保持站在半米的距離,不近不遠,她的一顰一笑,你可以看見;她摔倒,你來的及接住;她傷心痛苦,你伸手剛好可以擁抱她。但是,有一天,你跨過了這個安全距離,你向她走近。而她,驚慌失措推開了你。說實話,看到這里我很難過。愛無分對錯,你知道她愛的是別人,卻依舊默默付出。你明知道靠近她,你會受傷害,卻還是繼續前進。三年甚至更久,你的精力和時間,還有心里的位置,一直都是方茴的。自己卻只留下了傷心和無奈,但是你還是一如既往的愛著她。喬燃的經歷讓人很心疼,我身邊也有這樣默默付出的人,我不能指責她的付出,因為在單向的愛情里的人,都是勇敢,無私得讓人敬佩。但是我衷心想說“朋友,如果你愛他(她),我希望你也可以愛自己。甚至,我希望你可以多愛自己一些,站在0.5米的安全距離,剛好。”
相愛容易,相處太難;若在長跑中太痛苦,離開便好。
我是個由港劇陪伴長大的90后,小時候很幸福的一件事就是:全家人坐在一起看港劇。我喜愛著一些演員,在我成長的同時,也見證著他們的演技慢慢地成熟。近來微博上關于胡杏兒大婚的新聞讓我既感惋惜,又感欣慰。很多人去胡杏兒的微博看新郎的名字,結果看到的卻是--黃宗澤。當然,新郎并不是他。
讓我印象很很深刻的是,胡杏兒在一次拿獎的感言中說:“我知道我有很多的缺點,讓人很難接受,但是你也有很多缺點,也讓人很難接受。但是我希望我們這樣下去就好。”愛情的7年長跑,彼此的包容和理解,是支撐感情的動力。但是,愛情里我們有選擇的權利。在面對黃宗澤的一次又一次緋聞,她可以選擇繼續妥協,也可以選擇離開。你愛他,所以一次又一次的包容他;你愛他,所以依舊相信他會記得回家的路;你愛他,所以在媒體面前你依舊維護對方。但是,愛情中的付出和回報卻不是等價的。愛情需要付出,但卻不是為了對方而改變自己,磨滅自己的光彩。都說愛情會讓人變得卑微,但是真正適合的愛情,是會讓兩個人的光彩相加而變得耀眼奪目。然而很顯然,他們的愛情并沒有。他選擇做一個繼續任性的人,而她已不再是那個繼續妥協的人。她選擇了結束,而這7年的長跑最終走到了盡頭。
相處太難,你很愛他,卻不知道愛自己。但我很慶幸,現在的你,更愛自己;你把最好的年華給了他,而現在的成長后你,明白了如何更好的愛自己。
張嘉佳曾說:“我希望秋天覆蓋軌道,所有站牌都寫著八月未完。在季節的列車上,如果你要提前下車,請別推醒裝睡的我,這樣我可以沉睡到終點,假裝不知道你離開。”這段話讓我觸動很深,每個陪你卻提前下車的人,都是你生命中重要的過客。每個你愛過,卻不是和你走到最后的人,都值得感謝,因為他(她)讓你學了成長。但是我要說的是:最應該被感謝的人是你自己。你愛著他(她),但我希望你更愛你自己;如果他(她)提前下車,我希望你可以清醒過來,不要裝睡,選擇一個適合你的站臺,走出去。然后,開始你的新一段歷程。前方未知,所以你繼續探險前行。
如果你愛著他(她),我希望你依舊可以愛自己。然后在路上勇敢前行,不忘本心,做最本性的自己,好好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