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歷過的AM step 0到AM step 0歷時兩年,兜兜轉轉,又回到原點。有專家說,這不就說明推行的AM 失敗了嘛。哼,你一定是說錯了,永遠政治正確的TPM或者WCM怎么會失敗呢。是的,進展緩慢,一定是打開方式不對。
作為懵懂的湯小白,從零開始推動AM 的導入,到現在上臺吹牛當偽專家,有很多的血淚史可以分享。
憶往昔崢嶸歲月愁,是的,愁。當初,我老大和老大的老大給了我一本價值500多的英文書,囑咐我,好好學,然后就開始推行AM了。在老大的“逼迫”下,完成了示范線的OEE故障分析,組建了團隊。又在老大的“逼迫”下,憋了兩周,做了一個清潔檢查表。當時還覺得小有成就感。
在基本工作繼續兩周后,老大繼續“考驗”我,問我AM推行最重要的是什么。當時的我覺得這簡直是“神級”問題。在經過不眠不休的幾日思考后,得出一個我認為是我這輩子最神級的答案“把一線的氛圍帶起來”。用 殿堂級領導力專家John P. Kotter話來講,這就是engagement。
以上就是我對推行AM 的最初認識。見識淺薄不重要,只要出生牛犢不怕虎就行。于是呼,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去生產線檢查清潔衛生,然后專門發報告,找問題給維修同事拉活。
后來我才明白,這是”cleaning is inspection” 。
作為一周工作的總結,我將生產線的清潔程度用百分數表示,缺陷數量和完成率也做趨勢圖分析。后來我才知道,這是KAI (key activity indicator)。
對達到設定目標的團隊和個人,我們還有一點小獎勵,這原來叫做R&R。
???你看,到這里,是不是都有PDCA了,不錯,這就是持續改進。
在過去兩個月后,我老大告訴我,示范線的小停機+設備故障減少了33%,MTBF增加了40%。當時的我覺得要是當年績效考核不拿優秀,我一定得跟老板吵一架。
因為崗位調動的原因,我離開了CI差不多一年時間。再回來的時候,是老大讓我來代理“當家”。可惜不當家的時候不知道工作有多難,當家后才知道原來背后有那么多buy-in, challenge, buy-in, challenge。也不知道我是我自己不著調,一根筋寫起了微信公眾號。當時堅定的認為,推的艱難一定是我沒有engage 好一線主管。通過科普小文章+培訓能夠大大改善這個局面。但似乎這個50篇小文章更像是我個人的讀書筆記和思維升級之路。在這最近的一年中,折騰了一個不死不活的Kaizen流程,結果做了一年,只有91個改進kaizen 提案。很長的一段時間,大家理解的AM就是清潔+改進。
兩年的AM歷程,抱怨很多,埋怨很多,但是收獲滿滿。老大之前說,你選擇重新推是對的,當你發現走不通的時候,不妨回歸原點。這就是我AM 從step 0到step 0的故事。
?????要說干貨,我總結幾點,供大家一起探討
?????最近因為參加公司變革培訓的緣故,接觸到了《領導變革》這本書。
??John P. Kotter在《領導變革》一書中提出的著名的8步
AM step 0再次出發,哈哈,我一定把它當作一個“變革”旅程,這簡直是我的救命藥丸嘛。
親愛的讀者,你又是如何看待變革8步和體系推進的關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