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啊,永遠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屬于那些永遠力爭上游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雷鋒
“青春是指青年時代壯麗的時段。”
前段時間這句話被熱傳了。
嗨,咱們來看看關于他們的青春吧~ˉ︶ˉ
『圍籠』
據一次問卷調查顯示:44%的中學生表示不希望父母管束自己,31.7%的中學生覺得和父母在一起無話可說。一位女中學生說:“在父母眼里,我永遠是個孩子,我已經長大了,可父母還是什么都要管。”
一位中學生的母親說:“我最大的痛苦是孩子不愿與父母說自己的心里話,不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
一位中學教師說:“青少年應有主見,不盲從,學會獨立生活、獨立思考,唯此才符合時代的要求,無悔于自己的青春。”
『青年大有作為』
在科學創造方面,我們可以舉例歷史上一些著名人物獲得創造成果的年齡。
伽利略17歲時發現鐘擺原理。伽羅華17歲創立群論。牛頓20歲創立微積分,24歲提出萬有引力定律。愛迪生21歲取得一次專利,30歲發明留聲機,32歲發明白熾燈,33歲發明電車。徐霞客22歲開始周游各地,進行地理考察。34歲的楊振寧與30歲的李政道共同發現了宇稱不守衡,榮獲諾貝爾物理獎。還有彭加木、陳中偉、楊樂等科學家也都是年輕時期便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的。
上述種種事例證明,在科學創造方面,青年是最有創造力的。
『愛因斯坦26歲創立相對論』
現代杰出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生于德國。一九三三年因受納粹政權迫害,遷居美國,1940年加入美國籍。
在他26歲時,創立了“相對論”,突破了牛頓的光速不變原理和相對性原理,從而打破了萬有引力理論的“萬能”性。
相對論的觀念和方法,對20世紀理論物理學的發展有極為深刻的影響。
因理論物理學方面的貢獻,特別是發現光電效應定律,獲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青春時代,是人生黃金期。它充滿朝氣,充滿活力,它使人充滿著渴望和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