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有意傷人,處處與人作對,這樣的人要么是心理陰暗、要么是人品問題,其實生活中并不多見。而出現(xiàn)在我們生活中更高頻次的,是無意中、不自覺的語言傷害,包括我們自己對他人。
前兩天去同事辦公室,我看到了好久不見的一個朋友,體型略有發(fā)福,當(dāng)時的我不假思索就脫口而出,“你怎么最近臉又大了”,回家之后,我有點后悔自己對朋友說的這句話,雖然我說的痛快,而當(dāng)事人心里肯定不太舒服。接著我反省了自己和身邊人說話強硬、莽撞和得罪人的種種表現(xiàn),和今天群友談到的三個語言行為不謀而合。
一、表面說別人,實際是“我很牛”。
從上個例子來說,說別人“臉大”的潛臺詞:“你一定又放棄健身了,你看我,最近一直KEEP打卡,越來越瘦了,看我就是牛。”,這樣的表達方式,其實比剛上幼兒園的女兒說她比同班同學(xué)強,并沒有高明多少,表面上是朋友之間的無傷大雅,但“我很牛”實際上卻是抬高自己,貶低別人,映射出的是一個洋洋自得的你。
二、聽不得意見,永遠是“我沒錯”。
我的生活中就有這樣一位“MR.Right”,他幾乎不會承認(rèn)自己犯過的錯誤,也從來不愿開口說“對不起”。如果你堅持自己正確,反復(fù)與之膠著誰對誰錯,對事情的發(fā)展沒有任何好處。“我沒錯”這樣的人太看重自尊,不肯承認(rèn)錯誤,是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類型。面對這種“MR.Right”,正確的解讀方式是不要糾結(jié)“對不起”這三個字,而是要看他的行動,看他是否聽明白了你的意見,而已經(jīng)在行動上采取了改進措施。重要的是行動,行動表達的是最有力的語言。
三、表面耿直,事實是“你不行”。
以前我的一位朋友,就是一個“耿直Boy”,因為說話直接,得罪了不少領(lǐng)導(dǎo)同事,升職永遠卡在“民主評議”環(huán)節(jié),很多人對他敬而遠之,最終只能選擇離開。他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這世道沒人愿意聽實話。”也許他說的都是事實,但確實幾乎沒有人欣賞他。“你不行”這句口頭禪變成了他職場生涯的“天花板”。
四、告別“我很牛、我沒錯、你不行”
“一句話,讓人笑;一句話,讓人跳”,和人交流的過程,其實是感情流動和智慧交換的過程。這個過程中,你的語言暗示了你的心態(tài),代表了你的人格,顯示了你的智慧,也許你無心說出的幾句話,別人卻深深印在了心里。所以,在開口之前,盡量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和開放的格局,帶著微笑去和人交流,自己告別“我很牛、我沒錯、你不行”,同時不要讓仍然在用“我很牛、我沒錯、你不行”和你對話的人干擾你的判斷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