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生活服務類應用(美團、大眾點評、糯米等)美食頻道的推薦更多的是基于地理位置這單一場景,然后再根據評價、購買數量、價格以及其它一些商業化因素給出了最終的推薦。
對于美食類產品來說,場景主要有兩個維度:時間和地點。
1、時間。
不同的時間點用戶對美食的需求是不一樣的:
場景一:某個工作日上午11點,工作了兩個小時的小明已經饑腸轆轆,好在12點左右就可以跟幾個好基友出去吃飯了,小明打開了點評App進入了美食頻道。
注意此時的場景:首先面包蛋糕等推薦就不要出了,因為這時是正餐需求;自助餐等推薦也不要出了,因為這是工作間隙時間緊張,而自助餐需要不慌不忙才能吃的多吃夠本;動輒人均消費百元以上的推薦也不要出了,只是普通的一頓工作餐,這樣還是有點奢侈了。
此時最應該出的是宏狀元、XX小館之類的平價實惠的簡餐類商家。
當然如果判定小明像我一樣經常一個人出去吃飯的話,那么永和大王、蘭州拉面、云南過橋米線等推薦會更合適。
場景二:某個工作日下午3點,離下班還有段時間小明肚子又餓了,這時咖啡、糕點、鹽酥雞等推薦就很合適了。但這時正餐類推薦也不應該舍棄,因為小明也有可能是在考慮晚飯了。
場景三:某個工作日下午6點,終于快下班了,今天也不用加班,勞累了一天也得好好犒賞一下自己,今天得吃個硬菜或者日本料理什么的,小明又打開了點評App ,這時價格因素就沒午餐那么重要了。
以上主要是在工作日的典型場景,周末假期的場景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價格因素變得不那么重要,至少用戶愿意承受的價格要高于工作日。
二、地點。
至于地點因素倒沒有特別可說的,自然是越近越好。但也是有一些細節可以考慮的,比如用戶在某個購物中心附近,處于其中的商家被推薦的可能性會更高,因為會更熱鬧,而人們喜歡熱鬧。
當然其中需要考慮的因素非常多,在移動端用戶需求更多的是即時性的,所以是否需要預約,到那兒是否需要等位等因素都很重要。暫時先寫著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