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在得到專欄看到《關于“選擇”的方法論》,文中講了選擇的重要性,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選擇,因為選擇一旦錯了,你越努力距離你的目標就越遠,選擇正確后,哪怕方法不好,至少不回背離目標太遠。我們做選擇的根基是價值觀,價值觀一定要足夠清晰,并且要清楚的記得,這樣在面對一個或多個選擇時,才容易做出正常的分析和選擇,如果沒有的話,就會陷入各種糾結、猶豫、彷徨、壓力中,往往會被事情推著走,價值觀不明確往往做的選擇很盲目,或被動選擇,或拖延到不得不接受某種選擇。在不得不接受選擇后,還是在不停地糾結,這種糾結會浪費我們大量的時間和注意力。
?????? 面對選擇,我一直很糾結,因為自己確實沒有清晰的價值觀,更重要的沒有進行深入思考,比如,我從2015年底就想入手一臺MacBook筆記本,原因是我用的時間管理軟件-OmniFocus只有Mac和IOS版本,還有就是Macbook的便攜,總體給人一種美的感受,會提升自己的創意。但另外一方面,我的工作根本離不開Windows環境,公司內部溝通和必備工作軟件不支持Mac系統,所有我就得每天背著2臺電腦,而且上班時還要在兩臺電腦間頻繁切換,想想就覺得麻煩,到底是買還是不買?買了吧,麻煩,不買吧,總感覺Mac系統可以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創意。以上想法時不時的“襲擊”我,各種糾結和猶豫。我總是同時在想有Macbook的好處和不方便之處,根本就沒有辦法做出一個選擇。后來,在網上查,找到一個解決方案,在Windows上安裝虛擬機Mac系統,經過一番折騰,終于完成,但還是糾結,因為虛擬機下運行Mac系統反應慢、檢驗差,又是糾結... ...,反正就是找不到滿足所有條件的解決辦法。直到最近在一個成長小組中一位大伽分享和《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中有關“選擇”方法論,再反思自己,知道了自己一直不停糾結的原因---不愿意承擔選擇的后果。成長小組中有那們大伽說的是Mindmanager、xMind和iMindmap思維導圖軟件的選擇問題,分享了他是如何選擇的,選擇前做充足的工作,會去網上調研各軟件的評價,然后再找認識的比較厲害的人,用的是什么?如何評價軟件的?最后再結合自己的目的,做出選擇,一旦選擇后,就要完全接受那個軟件的所有,不要再想著這個軟件沒有這個功能,這個功能設計的不如那個軟件功能好用... ... 這樣才不會再糾結,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樣東西能夠滿足你所有的需求。《關于“選擇”的方法論》中提到了糾結的兩個原因是價值觀不清晰和不愿意承擔后果。如果我們做了某種選擇后,就也應該知道這種選擇可能產生的后果或不足,這時再也不要想選擇其他選擇的好處,不要再糾結了。
?????? 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其實就是“選擇”,尤其人生中頭等大事,我們通過不斷地添加必要條件,使自己做出選擇,還要記錄選擇的過程并及時總結,選擇是一人往復的過程,通過記錄盡量讓我們向正向循環。成長是一個過種,是一個意識到自己無法得到所有的東西而不斷地調整的過程,在選擇的前后,多想想什么對我是最重要的,就會少一些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