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約酒”出去,快一點才“跪著”回家。
一早六點左右就趕緊爬起來,在家里收拾準備好,七點一刻和愛人帶著女兒出門,因為報了“小飯桌”,需要把孩子送過來吃早飯。
考慮并不清楚“小飯桌”的服務質量,就跟愛人提前到學校門口等著,看看他們怎么把一堆小朋友送到學校。
今天來送孩子的家長特別特別多,學校門口滿滿當當的都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們……有拿手機拍照的,也有著急去上班的,當然也有笑著流眼淚的。
還好,孩子們經歷過幼兒園,也有一定的跟隨能力,兩排小朋友順利來到大門口就自己進學校了。
“不能找不到教室吧。”愛人問。
“那不能,早晨我又教了一遍,沒什么問題。”
被人群擠到了外面,只能遠遠看著女兒走進學校的背影,沒有能拍照紀念一下,略顯遺憾。
上午回家給凈水器換芯,給壞掉的墻皮抹上膩子,一直都在干活。
中午又偷偷跑來學校看女兒。
因為剛開學和修路的原因,學校允許家長們進學校接孩子,但是并沒有合理地規范班級下課次序,所以就有了這樣的景象:一個班級從教學樓出來了,一群家長圍過去看,發現沒有自己家孩子,又回來等著,如此往復;“小飯桌”也是因為還不熟悉自己管理的孩子,一個班一個班地找,直到最后一個班出來、把孩子收集全了,才統一往外走。
也“有幸”看到了老師焦急地到處聯系家長,因為沒人來接孩子;聽到了學校一個勁催“小飯桌”們,以后不允許在操場上逗留等等……
怎么形容呢?
亂,還是亂,這樣的情況預計還得持續一陣兒。
女兒被“小飯桌”接回去吃午飯了,微信群里又有好多家長要看吃飯的相片,因為對早飯安排得不太滿意,想看看中午到底怎么樣,不行就得抓緊“換”了!
下午在家困得不行,睡了會兒;四點跑學校來繼續“偷看”,然后買了老師要求的書皮之類文具,五點正式接女兒放學去吃飯。
“小學第一天感覺怎么樣?”
“累啊,我感覺上了一天的‘站著’課。”
“哈哈,因為今天需要教規矩嗎,肯定站著多一些,習慣就好了,不能一直這樣。”
“老師嚴不嚴厲?”
“嚴厲!”
“那可要多配合老師,做一個聽話的小學生。”
“嗯,我知道。”
“下午都干什么了?”
“下午我們領書,在走廊又站了半天,對了我今天自己去外面接水喝呢。”
“哈哈,你真厲害!知道你肯定累了,所以我騎電動車來接你,這下不用站著了。”
“電動車真棒,唰地一下就到了。”
“那還去吃餃子?”
“角瓜雞蛋餡!”
五點半吃上飯,急急忙忙趕六點前帶女兒來學英語,現在小孩兒好累啊,跟我小時候那會兒可不一樣。
我那時候哪有人管啊?自己上學放學,回家了就是玩,時代不同,那樣的無憂無慮,可惜女兒是感受不到了。
下課了往家走,等紅燈的時候,習慣性用手摸摸后邊,擔心女兒從電動車后座上掉下去。
“爸爸,我就這樣抱著你,你就不用擔心我掉下去了。”說完,女兒用她的小胳膊從后面緊緊地保住我。
這感覺真好,很溫馨,心里暖洋洋的。
“哎呦,好多肉!”女兒邊說邊捏捏我的肚子。
還沒開心半分鐘就被嘲笑了,“哈哈,綠燈行,坐好了,我們出發嘍!”
“回家!”
到家后各有分工,女兒因為中午沒睡,累了一天有些蔫巴了,愛人陪她睡覺,我在這里給女兒包書皮。
每一本教材右下角都貼上姓名口取紙,每一本練習冊都用訂書機再加固一次,然后工工整整寫上女兒的名字班級學號,最后再套上一層塑料書皮。
整了一晚上,忙活得汗水直流,主要是生怕這里寫錯了、那里弄岔了。
女兒你不容易,爸媽也是一樣,咱們都堅持住!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