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約:1859
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
突然發現,公眾號后臺又雙叒叕發生改變了。
先說說【專輯】這個新功能。
直接加在了原【頁面模板】的位置,開通了原創聲明的公眾號就可以申請開通,我的這個是自動開通的,進入后臺突然多了個小紅點。
那么【專輯】和【頁面模板】有什么區別呢?
兩個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可以對你的文章進行分類整理。
而【頁面模板】主要是用來插入到菜單欄的。
而【專輯】的話,是當你把相同類型的文章歸類在一個專輯里面之后,在這些文章的最上方會有一個專輯的入口,也就是說方便你直接看該公眾號的同類型同主題的文章。
我覺得有兩個好處:
第一,方便讀者篩選文章,大家都知道公眾號文章的一個時效性,就是一篇文章發出去之后,基本第一天的閱讀量就占了最終閱讀量的百分80以上,甚至更高。而專輯的出現,很可能以前的文章也會被讀者閱讀到。
第二,對于創作者而言,方便對自己的內容進行篩選整理,可以讓自己的選題更加明確。
另外,【專輯】可以被分享,可以被收藏,還可以點"在看",相當于一篇推文的正常操作(留言不行)。
另外的一個改版是在前幾天,而且有點狠。
在內容分析-單篇群發里,新增:閱讀后關注人數、送達閱讀率、閱讀完成率這三個數據,直接加在了原本的閱讀次數和分享次數的后面。
這三個數據拿來干嘛用的呢?
簡單又直白的說:就是拿來打臉用的。
01、閱讀后關注人數
咱們一個個的說,先看閱讀后關注人數。
這個數據對標題黨來說是赤裸裸的打臉。
比如:標題黨整了一篇文章,獲得了1萬+的閱讀量,然后一看數據,閱讀后關注人數:0。
狠不狠?
其實這個閱讀后關注人數就是你的內容漲粉。
以前咱們如果要統計內容漲粉,得通過各種后臺數據進行一個大致估算,現在倒好,直接把你的內容漲粉數據告訴你了。
這個數據一出對于大家也是有點難受的,當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寫的內容,結果還沒帶來任何的關注,然后開始氣餒,傷心,郁悶……
歸根結底,自己的內容還不夠好,不夠吸引人。
所以說,還是要好好的提高自己的內容質量,這才是王道。
02、送達閱讀率
再看第二個:送達閱讀率。
這個數據是什么意思呢?
一個公式告訴你:送達閱讀率=該推文的粉絲閱讀人數/發布該推文時的粉絲人數。
就是你的粉絲活躍度,在送達閱讀率這個詞出來之前,我們一般稱之為:轉化率或者叫做展開率。
天吶,直接給你統計好了,這也太貼心了吧。
據一些曝光出來的統計數據顯示,訂閱號的普遍轉化率是在3%-10%。
但無論是百分之幾,這個數據就是想告訴我們,你的大部分粉絲,都沒有點開你發布的文章。
但是,這個是很正常的,畢竟現在公眾號越來越多,用戶也逐漸感到疲勞,這是大勢所趨。
但是這個數據對于做公眾號的人來說,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因為當你的送達閱讀率這個數據越高,波動范圍越小,才說明你所運營的公眾號的粉絲粘性越高。
對于標題黨而言,這個數據將再次打臉,因為大家都知道標題黨很容易帶來粉絲的流失。
至于那些不流失呢,也可能就相當于僵尸粉了,然后此后你的送達閱讀率就越來越低,越來越低,低……
03、閱讀完成率
最后再看第三個:閱讀完成率。
這個數據簡直就是個大暴擊啊。
非常清晰的告訴你,你的這篇文章多少人看完了。
這個對標題黨來說又是個啪啪啪打臉的數據。
標題黨:"看,我這篇文章閱讀量25643"
然后打開后臺數據一看,閱讀完成率:0.9%
得嘞,基本就是點進來,看兩眼,發現原來是個標題黨,然后就走了。甚至說如果原本是你的粉絲,這個時候可能就會默默地取關了。
揮一揮衣袖,拉低你的閱讀完成率,還掉粉,看你還敢不敢做標題黨。
這個數據也是在告訴你,閱讀量并沒有那么重要了,重點要看你的閱讀完成率,這個數據越高,意味著讀者越認可你的這篇文章。
對于普通人來說,這個數據可以幫大家做到很好的數據分析。
比如每周一次或者每月一次,把閱讀完成率較高的文章拎出來,分析一下這些文章為什么可以使更多的讀者去看完,是有什么引導,還是說有什么吸引點……
然后還可以把閱讀完成率較低的也拎出來,分析一下為什么這些文章讀者看不下去,是哪里做得不夠好,太枯燥,還是太小眾,又或者是不是因為缺少良好的引導。
經過這兩波數據分析,然后復盤整理,可以很好的提升你接下來的寫作方向。
04、總結
總結一下這次的更新,首先就是赤裸裸的打臉標題黨,但是也同時再次提醒所有做公眾號的小伙伴,與其在標題上投機取巧,不如好好想想該怎么提高你的內容質量。
同時,也是在提醒所有做公眾號的人,閱讀量并沒有那么重要,它只代表著,有多少人點開了你的文章,僅此而已。
更新的這三個數據:閱讀后關注人數、送達閱讀率、閱讀完成率,才是代表著你的文章質量,你的公眾號的粉絲粘性,你的公眾號的健康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