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是有魔力的家伙,它是很多人百無聊賴或者焦躁不安的解乏劑,其中包括我。
一
二十幾年的人身匆匆而過,什么不乏豐富而多彩的朋友,敏敏算是我的朋友圈“紅人”,達到這種標準的首先速度給力,每天大概能有三更,尤其畢業這一年多以來,面對走過的路,朋友圈是記事本。再說質量,絕非兩三個圖片隨便一擺,或者潦草的簡單幾句話,必須是每張圖片都要精修,九宮格放置,再配上精美文案。我曾親眼目睹她在選擇照片中的嚴格,有次聚會,幾個好朋友在小出租屋里自己做飯,敏敏做為小屋的主人,操心受累比我們都多,她各方面考慮周全,大家有說有笑,聊天,吃東西,這種場面最少不了拍拍拍,敏敏的專業性就體現在在舉起相機的那一刻,她要提醒誰要仰起頭,誰笑的幅度再小一點,等拍完之后,我留意到她坐到小板凳上對著手機,一絲不茍到中間和她說話卻完全不會理你的那種。我有一次開玩笑著說她保持高產卻樂此不疲,怎么做到的?她轉過頭認真地說“我得好好記錄,留著以后難過看。”直到現在我都保持著翻看她朋友圈的習慣,大到山山水水,小到一只昆蟲,每一張照片都像大片,也少不了每個人的笑臉,令我賞心悅目,也會看到別人給她的留言:“好羨慕你這小生活”,她總是淡淡回答:“朋友圈嘛!”我了解她的心思,因為想要幸福,因為要走遠路,所以時時警醒,不敢忽略一點點的小幸福。
二
朋友圈越來越成為一種文化,我以前也很愛發朋友圈,不是彰顯也不存在抱怨,大概就是有的時候超級“水逆”遇到的那一些些事兒能把自己給氣笑,順便讓你聽聽看逗樂不;也可能是因為一件小事對別人無關痛癢,但對你來說是要記得一輩子的,就像以前看《家有兒女》,夏雨舉著一個小瓶子對著爸爸說:“這里面裝的是我的無價之寶,你猜是什么?”爸爸猜東猜西也沒有中,原來是他剛剛換下的一顆牙;也可能你的朋友圈就是為了給一個人看,用力到甚至為他設置了僅一人可見,并沒有別的理由……
三
有的人喜歡的事情通常會有人討厭,我的另一好友華仔,是個已經把朋友圈卸載了的人,是的,我第一次從他那里聽到朋友圈可以卸載這一功能。因為分別,我那天給她發消息說:“快把朋友圈打開吧!”“打開你也看不到我,都不知道發什么。”從前回宿舍,大家一起聊朋友圈趣事,她說:“不想看她們秀炫曬了,也不想別人看我,自己走的磕磕絆絆,得用力生活。”我還表示不懂,拍了拍她肩膀說,又搞哲學。而今,我也漸漸走上了遠離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