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思考過正確的溝通,都知道溝通的目的是找到更好的答案,但回顧生活并不是所有溝通都能做到達成一致。
工作生活中經常出現這種情況,聽到別人對自己講道理,感覺挺煩,即使道理再正確也不愿意接受。究其原因就是感覺對方對道理本身并沒有說服力。
例如,同樣運動這個事,一個沒有做過的人說運動重要,和運動習慣的人說運動重要是不一樣的。很多時候,我們要求別人,除了對他好外,還有一個動機就是自己做不到要求別人去做。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也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在工作生活中,常看到 “很多道理” 很有道理,但卻沒有去踐行,同時又把認為的道理分享轉發給別人,雞湯就這樣形成了,但卻沒有營養,因為這樣并沒有吸收知識,更不會成長,只不過是道理的搬運工而已。
聽到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亦是如此,這不能怪道理的錯。
聽到道理只能算是信息輸入,卻并沒有思考如何使用這些道理,或者甄別對自己有用的道理,更不用說踐行反饋了……
比起通過溝通 說服 別人用道理 更有效的方法是:
以身踐行
把自己認為對的道理先自己踐行,然后再把自己踐行的過程,收獲分享給別人,別人看到你用道理獲得的成果,也自然就會認同。
知道道理有用和感受道理有用是不一樣的。
這其中,多了一個感覺,這個感覺只能通過踐行才能收獲,感覺是帶溫度的,帶情節的。
告訴別人道理是無法深入的,而踐行后的道理分享卻可以有效指導對方如何使用道理,有效避坑。
例如,同樣是運動,一個沒運動的人告訴你,和一個運動的人告訴你是不同的:
我說運動有用,我會通過我自己踐行的收獲以及過程中如何持續過來的以身說法
而對于一個只知道運動有用的人告訴你,只能告訴你這個道理,卻不能告訴你如何使用這個道理。
而我就會分享自己踐行運動帶來的收獲,運動帶來的好處太多了:
身體健康
身材自信
精神狀態
工作高效
作息規律
這些對于只知道運動有用的人來說是不一樣的感覺,每一個好處,都可以講出來一個自己親身的收益告訴你其中的意義,例如精神狀態:我每天運動帶來的精神狀態收益非常高,運動過程中大腦異常活躍,甚至會把很多想不通的問題想開,在工作中,每天都思路清晰,邏輯條理,很容易集中注意力,說真的持續運動這兩年,自己最起碼精神狀態年輕了5歲,這絕不是吹噓自己,而是自己的親身感受。
我因此還自信的想到在行 分享下作為創業者如何做到持續運動的感受,可惜沒有專業證書被拒了。
現在自己通過運動每天在分享,因此也說服了很多小伙伴一起參與進來,這就是踐行說服的力量。
寫作也是如此,我連續寫作快100天了,剛開始也是無意之中寫了一篇,后來有一個盆友就回了一句,看你能堅持多久,我就想:我做給你看,一不小心,每日思考寫了快100天了。
我語文并不好,文采自然就很差,我媳婦還因此說過我詞不達意,不通順,我也知道可能有的地方差強人意,但即使這樣,我寫下來了,一直到今天,沒有停過,剛開始寫作沒有目的,到現在已經有一定的寫作邏輯了,一個偶然成了現在的必然。如果說運動讓我身體變的更年輕了,寫作讓我直接獲得新生。
晚上我跟老婆說,寫作這段時間徹底讓我變了一個人,寫作讓自己把自己的歷史認知重新整理了一遍,很多原來想不清楚的事情,一旦開始寫,就越來越清楚,越寫越清楚,寫作是很有效的讓自己注意力集中的行為:
手要打字,腦要控制手寫,還要調用記憶并思考形成寫作的語法,邏輯,道理,回憶……這自然注意力就集中了。
寫作讓自己重新定義了自己的元概念,寫作讓自己重新輸出了自己的新價值觀,寫作讓自己告訴自己要踐行的內容,并主動去踐行反饋。
寫作收獲的不只是寫作本身,而是注意力放到自己的這個產品打磨的梳理過程,告訴自己如何成長,如何迭代,久而久之,思考問題做事情就形成了一種新習慣。
原來記憶力差的我,現在卻能做到跟任何人都能夠有效分享,把自己輸出的一些踐行收獲的認知理解,主動分享給別人,有意思的是,我身邊的人也在慢慢改變自己了。
是的,我們生活工作中,很多溝通沒有效果:自己為了讓對方認同道理,費勁口舌,但對方仍然不認同,也許我們需要追問一下:
也許并不是道理出錯了,我們拼命解釋道理的有效性,也許并不是道理的錯,錯的是 對方并不認同你來講這個道理,因為他并不信任你具備這個道理的能力,從而導致道理也跟著受傷。
在很多必要的道理上,與其說服對方認同道理,還不如先說服自己踐行,把自己踐行道理獲得的原創收獲反饋 分享給 對方,這會比苦口婆心 更有效率,并且踐行本身也是自己的成長收獲。
你知道道理只能告訴對方,而你踐行道理卻可以指導對方,同樣對方也可以是你為榜樣踐行。
沒錯,有一種說服是"我做給你看"。這其中的感覺你只有做了才知道。
更有效說服=踐行分享
做給你看 > 說給你聽
做給你看=有情節的踐行分享
每日思考,不求絕對,但求養成思考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