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通過在馬云鄉村教育學苑進行的兩次自然教育線上培訓,使我對自然教育活動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使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要把自然教育融入到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中來!
? ?
初中數學與其他學科相比,表面看來幾乎與自然環境知識沒什么聯系,其實數學是來源于生活,并且應用于生活的,與自然環境,有間接、隱性、關聯的學科,它在環境技能、環境情感與價值觀培養上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對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問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也離不開數學 。我們應該在數學教學中有效的滲透自然環境教育,使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不斷加深的自然環境的理解和認識,形成強烈的環境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將本地優美的自然景觀知識結合教學情境的設計,運用到自己的數學教學中,可增強數學知識的形象性,使學生更深入的體會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并激發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一、以橋的橫截面為教學載體,進行二次函數的應用教學,具有直觀形象性,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在村村通公路都建有一些橋,而橋的橫截面與二次函數的圖像——拋物線很接近,所以我在《拋物線的應用》教學過程中,就利用橋這個很好的素材,我出示了幾個村之間,尤其是國樂村大壩的橋,該橋的部分橫截面就是拋物線形,用它來做課堂載體,愛農鄉的學生對這一橋非常熟悉,因此在講解《拋物線的應用》一節課時,我充分創設問題情景,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對本地的學生而言,國樂大壩的橋并不陌生,解題時運用二次函數拋物線的方法,很快的就能得出答案,通過解題,學生不僅掌握和鞏固了求拋物線解析式的方法,還能體會到拋物線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二、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親自觀察、思考、探究,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親自動手實踐、主動思維、經力不斷地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概括活動來理解和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從而讓學生真正的學會數學。
例如我在教學《數據的整理、描述與分析》時,讓學生們分組,在早中晚分別進行統計學生在操場亂扔垃圾的學生人數,是哪一個班級的,然后把數據進行整理,繪制統計圖或者統計表,這樣既讓同學們增強環保意識,又能親身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意識,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在講解《軸對稱圖形》一節課之前,我先讓有條件的同學去參觀拜泉縣三道鎮的“古月塔”,親身感受這一自然景觀的雄偉!在教學時再重新出示“古月塔”的圖片,感受軸對稱圖形的和諧之美!并讓學生們自己繪畫這一寶塔的形狀,體現自然教育在數學學習中的應用。
三、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滲透自然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1、在班級開展“人與自然”知識競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2、開展與自然教育有關的知識競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3、設計問卷調查,逐步引導學生對自然教育的重視。
4、經常播放“人與自然”記錄片等啟發學生懂得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讓學生保護大自然,熱愛大自然,擁抱大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地把自然教育融入課堂教學中,能夠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