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咱們講到少年時期的秦王嬴政以老練的政治手段除掉了嫪毐和呂不韋兩股政治勢力,最終掌握了秦國國家大權。那么下一步,志向高遠的秦王嬴政把目光鎖定在了東方六國身上,計劃著統一天下的通天大計。
在中學課本中大家都學到秦國依靠其強大的軍事實力先后滅掉了韓、趙、魏、楚、燕、齊。實際上嬴政除了軍事打擊外,還暗中用金錢收買了六國的權臣。也就是既有物理傷害,也有法術傷害。當時秦國是超級大國,六國只有團結起來才能和秦國抗衡,六國人民也都懂這個道理。于是嬴政就采納尉繚的建議,重金收買六國權臣,極大的削弱了六國的抵抗。
統一天下的第一步,秦王嬴政鎖定在國力弱小、離秦國最近而且已經向秦國俯首稱臣的韓國身上。韓王感到害怕了,急忙派韓非去游說秦王嬴政,希望能勸說嬴政放棄滅韓的念頭。韓非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法家學說的代表人物,嬴政非常欣賞韓非的文采和政治主張。但盡管如此,嬴政還是扣留了韓非,李斯又在暗中殺害了韓非。可惜韓非盡全力保全韓國,最終卻死于非命。
嬴政欣賞韓非,但韓非卻阻礙了他的統一之路。凡是阻礙嬴政成就帝業的人,嬴政都會毫不留情。
緊接著,秦王嬴政開始派兵攻打韓國。《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十七年,內史騰攻韓,得韓王安,盡納其地,以其地為郡,命曰潁川。”韓國沒有組織起像樣的抵抗,秦軍順利的占領韓國、俘虜韓王安。
秦軍在滅韓的同時,也派出另一支軍隊攻打趙國,由名將王翦率領。但秦軍在攻趙的過程中并不順利,趙國軍民驍勇善戰,長平之戰蘇洵在《六國論》中說“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秦軍的攻擊遭到了李牧的頑強抵抗。嬴政眼看強攻不成,便用反間計,以重金收買趙國寵臣郭開,郭開在趙王面前說李牧謀反,趙王居然信了,秘密處死了李牧。“及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李牧死后,趙國很快被秦軍攻滅,趙王遷被俘虜。
三晉中的韓、趙兩家被滅以后,魏國頓時變得孤立無援。“(秦王嬴政)二十二年,王賁攻魏,引河溝灌大梁,大梁城壞,其王請降,盡取其地。”嬴政派大將王賁攻打魏國,引河水灌魏都大梁,最終大梁城破,魏王投降。
趙國滅亡后,和趙國唇齒相依的燕國也頓時陷入了困境,燕國是個小國、弱國,連趙國都打不過,更不是秦國的對手,燕國上下陷入一片恐慌之中。燕國太子丹想既然正面戰場打不過人家,那就搞刺殺,弄死秦王嬴政,說不定秦國就放棄攻打燕國了(最后結果證明太子丹想多了,派刺客不但沒保護住燕國,反而加速了燕國的滅亡)。太子丹為啥想出了這么個主意呢?這主要跟他的少年生活經歷有關。
其實太子丹小時候跟嬴政一樣,都曾在趙國做過人質。兩個人小時候經常在一起玩耍,非常熟。但人家嬴政運氣好,很快去秦國即位了。咱這位燕太子丹就比較倒霉了,在趙國做人質還不夠,還得再去秦國做人質。一開始太子丹還挺高興,畢竟自己和秦王是好朋友,那秦王還不得好酒好菜的招待我?
事實證明燕太子丹還是想多了
嬴政不但沒好好招待他,還羞辱了他。
燕丹這時就想不明白了,曾經的好兄弟為啥變成這樣了?我犯了什么錯?嬴政啊嬴政,我真的對你太失望了。你不仁別怪我不義了。
于是燕丹便想辦法逃離了秦國,回到燕國,招募勇士,準備刺殺秦王。無論是國仇還是私恨,燕丹都不想讓嬴政活在這個世上。
終于等到了一位勇士,就是大家熟知的荊軻,燕丹為荊軻準備好了一切,荊軻到了秦王宮,見到了秦王嬴政,圖窮匕見,但最終沒有刺死嬴政,荊軻反而命喪黃泉。刺殺活動宣告失敗。
這就是千古流傳的荊軻刺秦王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中智勇雙全的荊軻流芳百世,嬴政受到了極大的驚嚇,而燕國,卻遭到了滅頂之災。
《史記》記載“(秦王嬴政)二十年,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國,恐,使荊軻刺秦王。秦王覺之,體解軻以徇,而使王翦、辛勝攻燕。燕、代發兵擊秦軍,秦軍破燕易水之西。(秦王嬴政)二十一年,王賁攻薊。乃益發卒詣王翦軍,遂破燕太子軍,取燕薊城,得太子丹之首。”
最終嬴政派王翦王賁父子合力攻打燕國,太子丹兵敗身亡,燕國走向了生命的盡頭。(注意此時的燕國并沒有亡國,燕王喜逃到了遼東繼續稱王,但是已經大勢已去了。)
北方的各國除了齊國已經平定,嬴政這時心里想著準備南下伐楚,楚國地大物博,沃野千里,而楚國君臣卻沒有了楚莊王時期的壯志豪邁。楚國,已成了嬴政的囊中之物。
但盡管如此楚國還是不容小覷的,因為此時燕國有一個名將,叫項燕,就是后來項羽的曾祖父。楚國也有40萬的兵力,要拿下楚國,還是要下一翻工夫的。
在伐楚之前,秦王嬴政召開了一個緊急的軍事會議,會議的內容就是討論伐楚的問題。
嬴政問:“現在我要討伐楚國,大家覺得派多少兵力合適啊?”
小將李信說:“大王給我20萬就夠了”
王翦說:“少了60萬是不行的”
秦王嬴政頓時笑了,王將軍你老了啊,20萬能解決的事派那么多人過去干什么?您沒事就在家歇著吧。
王翦笑而不答,就靜靜地看著嬴政他們瞎鬧。
就這樣,嬴政給了李信20萬人馬,派他去討打楚國。
果然李信還是太年輕,第一次伐楚秦軍仗打得很順,一路高歌前進,卻不料項燕已經挖好了陷阱等著他。李信率軍隊在路上遭到了楚軍的伏擊,死傷大半,最后灰頭土臉的逃回了秦國。
在得知李信伐楚失敗后,秦王嬴政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處罰李信或安慰回來的將士,而是立即坐上御用“動車組”的跑到王翦家里。
平時自負聰明絕頂、不可一世、殺人不眨眼的秦王竟然也會主動承認錯誤,力邀王翦老將軍再次出山。
“王老將軍啊,是我用人不當,當時沒有聽您的話,才有了今天的失敗,還請王老將軍不計前嫌,再次為國效力。您要的60萬人馬我已經準備好了,還有其他需要的話,將軍您盡管提。”
在嬴政勤懇的態度下,最終王翦領命出征,秦王嬴政親自給王翦送行。
王翦和白起、廉頗、李牧并稱戰國四大名將,熟讀兵法,作戰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王將軍率領60萬大軍浩浩蕩蕩出發,很快平定了楚國。
至此,東方六國只剩下齊國一個國家。大家可能有些疑問,為啥秦國在攻打其他國家的時候,齊國就一直在旁邊做個吃過群眾呢?它不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嗎?
其實齊國在齊閔王時期曾經攻打過宋國,還滅了宋國,獨吞了宋國財富。這就引起了其他諸侯國的羨慕、嫉妒和恨。(主要是嫉妒)秦、趙、魏、韓、燕五國看不下去了,于是聯合攻打齊國,這就是歷史上的“五國伐齊”。五國伐齊把齊國徹底打趴下了,尤其是燕國軍隊,打的最狠,燕將樂毅連續攻下齊國七十多座城池,齊國只剩莒和即墨兩座城。后來在名將田單的帶領下,火牛陣大破燕軍,齊國才得以復國。
這件事之后,齊國宛如驚弓之鳥,不敢再對外濫用武力。尤其是在君王后時期,再就是秦國買通了君王后的弟弟、齊國國相后勝,因此齊國一直不參與國際戰爭,奉行“光榮孤立”政策。
要我說齊國的這種休養生息政策在和平年代非常好,居民能安居樂業。可偏偏現在生逢亂世,樹欲靜而風不止,何況還碰到嬴政這樣的“龍卷風”。在嬴政眼里,你齊國不可能在這個弱肉強食的時代生存。
齊國最后一任國君,叫田建,這個人特別搞笑。當嬴政派使者勸降齊王建的時候,這齊王建就問使者:“如果我投降了,我能得到什么待遇?”
嬴政又派人跟他說:“給你個五百里的封地,你可以繼續稱王,怎么樣,哥們兒給你這待遇不錯吧?”
齊王建一聽還不錯,真的就下令舉國投降了。。。
齊國是不戰自降的。
有趣的是幾百年前齊國有一個著名的軍事家叫孫武,孫武在他所著的《孫子兵法》中寫到:“不戰而屈人之兵者,善之善也”。
齊國用自己的滅亡印證了這句話的高明。
那這位投降的田建兄弟呢?他最后怎么樣了呢?
嬴政最終兌現了自己的諾言,給了田建五百里地,只不過是一片松樹林,還派軍隊團團圍住。
可憐的齊王建就在這片松樹林里活活餓死了。
到現在,六國全部滅亡了。
天下再次統一了。
如果嬴政當時懂英文又看過《泰坦尼克號》的話,他一定會登上城樓說:“I am the king of the world!”從三皇五帝到夏商周上古三朝,誰的功績能比得上我?號稱天下共主的周天子實際領土也不過首都加上附近郊區的屁大點地方而已,我的開疆拓土,我的文治武功,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秦王嬴政開始膨脹了。
他在想既然我取得了如此震古爍今的功績,是該好好紀念一下。
嬴政從哪些方面來紀念自己取得的輝煌成就呢?
咱們下次再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