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與朋友討論到感同身受這個話題,一時有了感觸。生活中的我們時常因為一點小事與身邊人有了摩擦。我們時常為之爭吵的,有時候單獨拎出來看可能只是小事,但是放在一定環境中便足以讓人反感生氣。氣的往往不是別的,而是覺得那人明明應該理解的東西他偏偏不理解。
? ? ? ?可能真的有這回事吧,有些別人沒經歷過的東西,你讓他感同身受真的是一件難事。你是個女生可能就很難理解男生為什么那么愛打游戲,在你看來那些怪獸又丑又無聊。你是個男生可能也無法理解女生為什么那么愛逛街,你可能覺得衣服款式都差不多,走那么多路又累又無趣。當然,這還只是性別差異所帶來的不同的一個例子,世人經歷的偏差還有千千萬。
? ? ? ?脾性好,對生活敏感點的人可能會更懂得理解體諒人些。但是要說感同身受,還是太嚴重了。他們的體諒來源于生活的細膩,對生活的感知,而不是對對方的認知。換言之,對方是誰可能不是很重要,對方遇到的事深淺也不明了,只是對于這件事大腦皮層有種本能的反應,從而產生憐憫或者表示理解。人們稱之為本性善良。
? ? ? ?總覺得自己是個既大大咧咧又敏感的人。生活得笨拙了些,但是感知力卻不差。映象最深是剛進大一的時候,那陣子大概是我迄今為止人生最為慘淡的時光。媽媽生大病,表白被拒,向來被保護的太多的自己又在短時間內被要求獨立。世態炎涼又往往在人跌落谷底時格外清晰。剛到大學,與室友也因不了解而發生矛盾,各種不舒服,一下子就生病了。那段時光,覺得自己的人生中仿佛真的只有灰暗。因著父母都是厚道人,我曾一度憎恨那些未在緊要關頭伸出援手的人。幾次獨自站在街頭彷徨,望著來來往往的人流與車輛陷入沉思,落寞感重重襲來。但是漸漸地,體驗過孤立無援的生活,真正過上一個人的生活,我反而能理解了。每個人活著都是那么孤獨,每個人都那么忙,又有幾個人能一生一世與你相伴呢。人的一生,小的時候大多能依偎父母,盛年時除了為自己打拼,還要給予家人依靠,老了可以指望子女,但子女不孝的卻可能難以善終,又有多少精力能顧及旁人。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容易,又何苦為難自己為難別人,于是釋然。我不原諒他們的做法,但是打從心底里理解。就像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其他人的出生設置也都沒有重疊項。我必須接受這種不同,像尊重自己一樣去尊重別人。
? ? ? ?總聽老人說,年輕的時候遇到的事越多,老了之后越是能淡定從容。所以看到那些和藹的老者我總會很歡喜,羨慕他們淡定從容,敬重他們到了這把年紀能如此豁達,因我深知這不是歲月賦予他們的,是他們自己尋來的。這個世界上的感同身受并不來于道聽途說,而來自于親身經歷,遇上幾分事才能有幾分理解的覺悟,因著遇到過類似的事,于是懂得,有了慈悲。
愿我們最后都能成為慈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