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行漫記(續完了)

(九)吃龍蝦的姿勢

加拿大的海洋省盛產龍蝦,曾幾何時,龍蝦太多賣不掉,被當作喂豬的飼料!所以,去加東玩的同學,記著一定要吃龍蝦呀!咱們要做一個合格的人類,不能讓二師哥們再為難了。

“ New Glasgow Lobster Suppers ”可能是PEI最出名的餐館了,來愛德華王子島的游客,通常都會去那里吃一頓。我們當然不能免俗,也去了那里湊熱鬧。餐館的生意太好,排隊等了幾十分鐘才得以就坐。在這個餐館里,你只要點一個龍蝦套餐,就可以隨便吃青口,吃到你想吐為止。雖然人聲鼎沸,像個排擋,但好歹也算是正式的西餐。后來,我們又吃了幾只蝦,但再也沒有那么正襟危坐了。吃蝦的姿勢是越來越隨性、越來越生猛。

當然,這一切并不是刻意安排,故事的發生純屬偶然。

我們是在傍晚離開紐芬蘭島的,在海輪上美美地睡了一覺,次日清晨七點左右回到大陸。吃完早飯,就直奔布雷頓高地國家公園。中午時路過一個海鮮店,店里的熟食只有龍蝦和帶子,我們挑了一只兩磅左右的龍蝦。結完賬才意識到,小店沒有桌椅板凳,當然也就沒地方吃東西。我們只好買一袋冰,把熟蝦放在車上的冷藏箱里。晚上,在租住的小木屋里,把龍蝦熱透,開始大快朵頤……讓人意外的是,蝦的味道很鮮美、蝦肉的質地比餐館的細嫩,因為沒有加橄欖油、黃油等調料,吃起來更加清爽、一點都不膩人。

這種特有的鮮味和口感,深深地印在了吃貨的腦海里。欲揮之而不去,想起來就流口水,所謂不可救藥、沒有解藥,就是這種感覺。在接下來的旅途中,看風景似乎已不再是我關心的重點。

Peggys Cove漁人碼頭旁的海鮮店,提供現場加工服務,每磅收一元加工費。餐館里點活的現煮,在西方的飲食文化中并不常見。老外嗎,都自詡文明人,凡是打過招面的動物,不管蝦子螃蟹、還是雞魚牛羊,他們都不忍心去吃,因為那殘忍了。作為一個在廣東住過多年的野蠻人,我毫不猶豫地挑了兩只生猛大蝦。看著老師傅把它們放進特制的鐵皮大鼎里,在沸水中煮了約二十分鐘后,鮮美的龍蝦就出鍋了。

緊挨著芬地國家公園北門的小鎮,有個好記的名字,叫哎呀媽(alma)。哎呀媽海鮮店的老板熱情風趣,知道哄龍蝦睡覺的竅門。他的手在蝦背上摩梭幾下,一個張牙舞爪、氣勢洶洶的大蝦,馬上就變得醉眼朦朧、東倒西歪了。很神奇,真是太有意思了,把我和圍觀的幾個小盆友看得目瞪口呆!他還教我煮食龍蝦的方法:“一加侖水配一杯食鹽(半斤),把放了尿蝦浸沒其中,開鍋后十五分鐘即可食用,無需任何調料”,就是這么簡單。第二天,我們從他的店里買了兩只大活蝦,和兩袋干冰一起放進冷藏箱。當天晚上,在兩百公里外的弗雷德里克頓(Fredericton),我們照著他的方法就開煮了!

加東龍蝦的各種姿勢

漁人碼頭附近的海鮮店,龍蝦大概賣11到12加元一磅。個頭在一到兩磅之間的龍蝦最收歡迎,五磅以上的大都以九折優惠價出售,這一點和國內正好相反。

回家后,曾經去華人超市買了一只龍蝦,按照漁民的方法做了一次。但是,蝦的味道平平、吃起來像嚼牛肉干。海鮮,因海而鮮,一只只活蹦亂跳的龍蝦,在離開海的那一刻,就已經死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